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後疫時代變革/企業分散風險 產業鏈加速去中國化

  • 時間:2020-07-31 13:5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楊文君
後疫時代變革/企業分散風險 產業鏈加速去中國化
中國作為世界工廠供應鏈的地位,正因為武漢肺炎疫情衝擊而位移。圖:PIXABAY

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對各行各業都帶來影響,全球供應鏈大幅洗牌,儘管從美中貿易戰開始,台商就陸續回流,但COVID-19疫情爆發後,更加速廠商將供應鏈移出中國大陸。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公會理事長李詩欽:『(原音)中國大陸做為世界單一工廠,已經逐漸讓大家感到可能不是最好的一個布局,所以移轉到多個國家,形成分散式供應鏈。』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公會理事長、英業達前董事長李詩欽在一場論壇中指出,美中貿易戰後,企業為了分散布局、危機管控,開始進行鞏固國內供應鏈,並分散零組件的來源,而COVID-19疫情則加速他們的進度。

究其原因,中國隱匿武漢肺炎疫情引發眾怒,美國、澳洲都對中國表達不滿,印度、越南反中情緒也高漲,台商的布局除了想降低貿易關稅外,避開地緣政治的糾紛也是考量要素。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說:『(原音)現在全世界反中的情緒,可能是天安門事件後最高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之下,造成大家覺得說,在一些關鍵產業鏈或材料供給鏈上,我們必須分散風險,整個全球化經濟的模型,是不是要重新檢討,我想這是第一個我們必須注意到的大局勢變化。』

貿易戰+隱匿疫情 台商加速撤出中國腳步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在回收105份由臺灣企業董事長、總經理或執行長所做的問卷調查就指出,中國大陸、美國仍是臺灣企業整體成長最重要的國家,但重要性呈下滑趨勢,越南、德國、印尼的重要性則持續上升,顯示臺灣企業亟欲跳脫中、美,尋求更多元的市場與生產布局。

此外,這次疫情衝擊下,製造業面臨庫存量低、零組件來源及替代性不足,勞工被迫停工及交通阻斷,甚至終端消費行為改變而引發的砍單危機等。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副所長鍾俊元分析,影響最明顯的莫過於將生產基地及銷售市場都放在中國大陸的企業,建議廠商應從「傳統線性供應鏈」,轉變為「分散式供貨」(Distributed supply chain)生產模式,提升韌性。鍾俊元說:『(原音)未來由於要分散式製造,變成中國加一、加二、加三,除了在中國製造以外,也要在其他各地、就近市場,這種去中心化的分散式供應鏈,形成協同作業、接近市場的分散式製造方式。』

新局勢到來 台灣防疫佳成最安全基地

過去30年中國大陸經濟起飛,台商在1990年代低檔切入,土地、勞工都很便宜,是投資中國的最大贏家,但現在「折翼」的也不少,例如特力退出中國,王品、85度C都面臨挑戰,且不只台商,美國、日本也相繼鼓勵企業撤出中國,顯示中國市場大,但獲利已不易、風險還很高。

這段期間,「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已達新台幣7,795億,「境外資金匯回專法」也飆破千億大關,除了顯示台灣是最佳、最安全的研發基地外,廠商對中國隱匿疫情的憂心、加上中國通過港版國安法的隱性風險,還有美中貿易戰干擾,正加速台商撤出中國腳步。

延伸閱讀 

後疫時代變革/數位科技加速發展 這些工作機會消失中

後疫時代變革/企業被迫加速數位轉型「1.5公尺經濟」起飛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