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微塑膠竟讓海洋生物後代死亡率高三倍 中研院研究登國際期刊

  • 時間:2020-12-04 11:11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楊文君
微塑膠竟讓海洋生物後代死亡率高三倍 中研院研究登國際期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國勤以潮間帶生物「紋藤壺」為研究對象,發現紋藤壺若一直食入微塑膠,則下一代幼生的死亡率增加三倍。(楊文君攝)

海洋充斥著許多塑膠微粒,其中直徑或長度不到5毫米的微塑膠,因為體積小,容易被海洋生物誤食。中央研究院今天(4日)指出,旗下的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國勤以潮間帶生物「紋藤壺」為研究對象,發現紋藤壺若一直食入微塑膠,則下一代幼生的死亡率增加三倍。論文登上12月的《環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期刊。

微塑膠主要來自被丟棄的垃圾,或是人工纖維製的衣服,在海洋中受到陽光照射與海浪衝擊,分解成人類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碎片和微粒,容易被浮游生物、貝類、魚類誤食。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國勤、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余倖霈碩士以潮間帶生物「紋藤壺」為研究對象,從幼生開始飼養到成體,餵食不同大小及濃度的聚苯乙烯微塑膠,並讓其交配生產下一代。

結果發現,長期食入微塑膠的紋藤壺,不但下一代的死亡率比對照組高三倍,上一代紋藤壺食入的微塑膠愈細小,如直徑1.7及6.8微米等像細菌一樣小的微粒,下一代幼生的死亡率也愈高,影響是代代相傳。陳國勤說:『(原音)這樣看起來他自己吃完微塑膠後沒事情,但他孩子比較快死掉,死亡率跟正常相比高三倍,這樣起來微塑膠對這生物有跨世代影響。』

陳國勤也指出,微塑膠對第一代底棲的無脊椎動物沒有明顯影響,但是累積的微塑膠毒性卻可能跨越世代,也可能經由食物鏈,累積在中高階掠食者的體內,就可能影響到整個海洋生態糸統。儘管目前微塑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仍有待研究,但推動海洋生態保育、減少塑膠製品使用都是當務之急。

延伸閱讀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