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紅色恐怖?港中國研究「麥加」傳重組 學界憂珍貴史料恐遭不測

  • 時間:2020-12-25 16:09
  • 新聞引據:、自由亞洲電台、BBC中文網
  • 撰稿編輯:陳文蔚
紅色恐怖?港中國研究「麥加」傳重組 學界憂珍貴史料恐遭不測
位於香港中文大學內的中國研究服務中心,為全球中國研究重要資料庫,近期傳出將由千人計畫教授主導重組,引發學術圈憂慮。圖為USC官網

香港在中國影響力加劇後,學術界也掀起紅色憂鬱。位於香港中文大學內,在研究中國當代歷史上享有重要國際地位的「中國研究服務中心」(USC),傳出港中大提出重組研究中心,前研究中心主任李磊(Pierre F. Landry)因此請辭。內部人士擔心,重組後中心內的敏感史料恐將遭永久封存,不會再對外開放。美國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政治學教授裴敏欣更認為,重組計劃對於研究中國的學者來說,「將是一個毀滅性損失。」

《自由亞洲電台》獲得一份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的內部信,信中指該中心2021年展開重組計劃,將結合「嶄新數碼科技整合和善用資源」,中心的收藏庫會交由大學圖書館管理,中心的學術活動會在中國研究所繼續舉行,「形貌改變了,但基因不變」,而現時在中大的人事聘任,亦不會受到影響。

此外,信中又透露,中國研究服務中心外籍主任李磊(Pierre F. Landry)提出辭去中心主任的職務。2021年1月,中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千人計劃」特聘專家、中大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志裕將協調中心的重組再造工程。

館藏擁大量罕見中國史料 竟由千人計畫教授主導改組

這樣的重組動作引發學術界關注,因為成立於1963年的中國研究服務中心一直是專為海外到香港來從事中國研究的學者服務,甚至被稱為「中國研究麥加」,該中心有系統地收集有關當代中國的資料,包括大量有關1949到1976中國政治運動的資料和許多在中國備受爭議的紀錄片等極有價值的收藏,甚至連罕見的新華社《內參》(內部參考),也就是只供特定級別的官員閲讀,以便及時了解民情動態的資料也有。

該中心更是西方中國研究學者的大本營,像是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Jerome Cohen) 為中心首位主任,近日過世的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教授也曾擔任該中心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

《自由亞洲電台》引述不具名中大教職員看法指出,該中心過去數十年是國際學者對中國研究的重要資料庫和學術交流中心,活躍於國際學術活動,憂心重組後會失去原有獨立性,自由學術活動會受到限制,像是可能入場人士將被限制,部分珍貴館藏需要封存式管理,不能再向公眾開放等。


香港中大內的中國研究中心館藏一角,該中心擁有大量中國相關珍貴史料,是全球中國研究的重要資料庫。(USC官網)

疑因遭控勾結外國勢力被重整

另一位內部人士則透露,內部最近才獲知重組消息,此時香港政局動盪,突然提出重組相當不智,對於重組原因估計與該中心一直被指控是「勾結外國勢力」、「間諜中心」有關,又加上「佔中三子」之一的陳健民在2014年雨傘運動時曾任中心主任,才要重整中心。

《BBC中文網》則報導指出,中大回應重組後大學將透過數位技術將其館藏進行數位化,並以專業技術保存原始及罕有歷史資料,並否認因壓力而進行重組。但報導也指出,目前不清楚中大將以何種方式排列和擺放中國研究服務中心的各類收藏原件;如何保證在整合過程中不會遺漏任何珍貴資料;是否允許來訪者查閲一些具有政治敏感性的資料;查閲者的隱私如何得到保障;以及在組織紀錄片放映和研討會過程中如何選擇導演和與會者等等。

報導引述曾任該中心首位主任的孔傑榮看法,他對重組消息感到傷心,並表示該中心在過去30多年裏,一直是香港中文大學「王冠上的一顆寶石」,而新措施意味著該中心面臨「可悲的消亡命運」,同時也認為未來恐怕不受歡迎的學者將被排除接觸該中心珍貴史料機會。

憂資料保全風險又恐排除特定學者查閱

裴敏欣也表示,過去他在該中心花上一周時間,就能夠得到所有要找的資料,一旦中心解散,這種可能性將會蕩然無存,恐不得不多次往返哈佛、史丹佛、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普林斯頓、哥倫比亞和密西根等大學。」同時未來也「很少會再有國際學者來到中大。收藏將會分散,甚至消失。中大將不再被視為全球漢學研究的頂尖學府」,裴敏欣說。他認為,重組計劃對於研究中國的學者來說,「將是一個毀滅性損失。」

裴敏欣直言,《國安法》「間接影響到」中大對於中國研究服務中心的運作。他認為,「這一法律最糟糕的一面是,製造恐懼和不確定性,同時,中大的學術自由和聲譽都要付出巨大代價。」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