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資湧進東南亞經濟特區 人口與野生動物販運問題叢生

  • 時間:2021-06-23 21:35
  • 新聞引據:採訪、南華早報、Mongabay、TRAFFIC.org
  • 撰稿編輯:張雅涵
中資湧進東南亞經濟特區 人口與野生動物販運問題叢生
在中國官方與企業聯手之下,中資近年來大舉湧進東南亞。(圖:維基百科)

在中國官方與企業聯手之下,中資近年來大舉湧進東南亞,特別是對柬埔寨與寮國的經濟特區(SEZ)提供大筆資金,希望促進中國與東南亞鄰國之間的貿易。分析指出,這些經濟特區除了帶來寶貴的資金,也帶來各種弊病,包括人口販運,以及成為助長野生動物交易的溫床。

越南政府示警 防範中國販運集團

東南亞國家近來為了發展經濟,紛紛成立經濟特區吸引外資進駐,柬埔寨和寮國則是積極響應中國的「一帶一路」(BRI)基礎建設計畫,設立享有關稅優惠的經濟特區,想把握走上蛻變之路的機會。不過,柬埔寨在第二大城施亞努市(Sihanoukville)設立的西哈努克經濟特區(SSEZ),以及寮國於邊境上的「金三角經濟特區」(Golden Triangle Special Economic Zone)都看到因為中資湧進後帶來的弊病。

越南駐柬埔寨大使館6月中發出人口販運風險的示警,要人們小心網路上可疑的招募廣告。這些廣告通常承諾相較越南本地要更加優越的薪資,月薪範圍約在800美元至1,000美元之間。越南大使館在臉書上說,「根據多名受害者,我們發現,誘引越南人並將他們帶到柬埔寨的行動,是由一些中國人所主導,越南人和柬埔寨人也參與其中。」

事實上,中國駐柬大使館先前也曾對人口販運問題表達擔憂,去年9月就發出聲明,警告有中國公民受害,在人口販運集團策劃下,從越南被帶往柬埔寨,在非法部門工作。

根據越南大使館的此篇貼文,犯罪集團以優渥的薪資誘騙受害者,接著安排這些人前往柬埔寨,他們多被帶往海港城市施亞努市的旅館或賭場工作,同時,犯罪集團也訓練他們,如何吸引潛在客戶進行線上賭博。線上博弈已自2019年起被柬國禁止。

越南大使館的臉書貼文並詳細描述受害者是如何遭到密切監控,以及被迫一天工作16個小時。許多決定返回越南的受害者遭到毒打,以及被迫承擔1,000至8,000美元不等的債務;不然就是再被賣到另一家公司。

人口販運始於中資賭場 疫情期間加劇

一名越南大使館外交消息人士告訴南華早報,「(販運越南人)這已經發生很長一段時間了。」這名匿名的消息人士表示,這個現象始於中國企業開始在柬埔寨施亞努市建造賭場的計畫。

施亞努市位於柬埔寨西南沿海,是柬埔寨最大的海港與對外貿易重心。該市有柬埔寨全國唯一的經濟特區,在過去幾年中資大舉進駐之下,此地人口爆炸性成長,並看到旅遊、博弈、建築等產業蓬勃發展,不過卻也使施亞努市成為非法勞工販運的中心,

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讓這個問題更加惡化,絕望的勞工更容易成為犯罪集團下手的目標,從而鞏固了施亞努市作為人口販運中心的地位。聯合國國際移民組織(IOM)駐柬埔寨代表團團長帕科(Kristin Parco)說,疫情衝擊下,「薪水減少、失業和對網路的依賴加深,以及綜合其他的疫情影響」,為「人口販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中國開發金三角特區 助長非法野生動物交易

此外,中南半島另一處看到中資大舉進入的是寮國與泰國、緬甸相接壤的「金三角經濟特區」。此地被視為中國的後花園,賭場、旅館和餐館主要都是做中國遊客的生意,和柬埔寨的施亞努市一樣,在爆炸性的發展下弊病叢生。

關注環境新聞的印尼獨立媒體Mongabay報導,目的在促進中國與其東南亞鄰國貿易的這個經濟特區 ,正淪為促進野生動物產品交易的溫床。

報導引述非政府組織「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TRAFFIC)6月公布的調查報告指出,數以萬計的違禁野生動物部位和產品,在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和越南不受監管的市場上流竄,其中很大一部分的貿易活動便是集中於金三角經濟特區。

這份報告點名,在調查團隊探訪的上千個交易地點中,中南半島上本地企業與中企設立的經濟特區是野生動物商品交易的溫床,例如寮國的磨丁鎮(Boten)和博膠省(Bokeo),以及柬埔寨的施亞努市。

該組織的研究顧問馬念姆(Agkillah Maniam)説,儘管經濟特區的目的是在促進投資與經濟成長,但這些地方遵循的特別商業法,不受一般法律管轄制,加上貿易的開放度,大大促進了非法野生動物交易。

中國市場需求大 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難消除

事實上,一直以來,中國遊客的消費是推動該地區野生動植物交易的重大驅力。

設在寮國的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大湄公地區分會(WWF Greater Mekong)領導野生動植物交易犯罪研究的尤迦南達(K. Yoganand)説,當中國在2017年禁止邊境的象牙貿易後,中國境內的象牙需求確實出現下降,但「遊客仍會前往其他有交易發生的地方」,而自此之後,湄公河地區的野生動植物交易活動就變得「更加顯著」。

此外,儘管為遏止疫情的國境限制,讓過去一年的交易活動有所減緩;不過,「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東南亞主任卡尼莎(Kanitha Krishnasamy)在發給媒體的一項聲明中提醒,「長遠來看,認為僅靠疫情就可以遏止野生動物販運,是天真的想法。」疫情後的需求可能反彈,犯罪集團也可能為了拓展市場而推陳出新交易商品與手法,這都為非法買賣野生動物的防範與監管增添了更大難度。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