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處女膜不是膜非女性貞潔象徵 婦團盼推動處女膜正名打破迷思

  • 時間:2022-03-30 11:34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劉玉秋
處女膜不是膜非女性貞潔象徵 婦團盼推動處女膜正名打破迷思
台灣女人連線、婦產科醫生及立委呼籲政府推動「處女膜」正名,研議適當的名稱取代「處女膜」,教育部也應修正辭典中的名稱,澄清迷思導正視聽。(劉玉秋 攝)

「處女膜」既不是一層膜也無法證明是不是處女,但長久以來被視為女性貞潔的象徵,甚至有女性擔心傷害「處女膜」,閃避由陰道進入的相關檢查,導致疾病防治困難,危害健康。為此,台灣女人連線、婦產科醫生及立委呼籲政府推動「處女膜」正名,研議適當的名稱取代「處女膜」,教育部也應修正辭典中的名稱,澄清迷思導正視聽。

過往年代,因為健康、人體構造知識不足,常常視「處女膜」為女性貞潔的象徵,但「處女膜」既不是一層膜也無法證明是不是處女,卻長期嚴重傷害女性人格與健康。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婦產科醫學會與民進黨立委林淑芬30日共同舉行記者會,呼籲政府推動「處女膜」正名,消彌對女性的污名與歧視。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副秘書長林姿吟指出,「處女膜」是一種膜狀皺褶,是陰道發育完成後的殘留,並沒有生理或結構上的功能,正常情況下,原本就有裂縫或孔洞,並不是一層膜,摔倒、運動等許多情形都會造成它破裂,即使有性行為也可能不會破裂。不過,林姿吟也指出,有些女性擔心傷害處女膜而拒絕由陰道進入的相關檢查,導致疾病延誤診斷,甚至有醫生因診療時傷及處女膜而被告,她希望這些沿用許久的污名應該正名。林姿吟說:『(原音)常常看到媽媽帶小朋友來,說小朋友剛才騎腳踏車不小心跌倒了,外陰部有點腫起來、受傷,帶來看看處女膜有沒有受傷。其實處女膜這件事情已經根深蒂固在每個人心中,這種有點貶抑、對女性負面的字眼應該要糾正過來,我們也是樂觀其成。』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也表示,「處女膜」這個沒有功能的組織因為有「處女」二字就變成了有價碼的組織,甚至「處女膜修復術」從中而生,但此收費昂貴也可能有後遺症,恐讓女性賠了金錢又折身。

立委林淑芬也指出,瑞典已將「處女膜」正名為「陰道冠」,而除了「處女膜」外,女性生產後所排出的分泌物被稱為「惡露」,也被視為污物,同樣也必須正名。她呼籲衛福部斧底抽薪、研議適當的名稱取代「處女膜」、「惡露」,教育部也應修正辭典中的相關名稱,導正視聽。

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則說,「處女膜」在醫學辭典中譯有個替代詞叫「陰道瓣」,但大家鮮少使用,這些名詞與連結對女性有不當的要求,確實對醫療體系帶來負面影響,若能找出合適的名稱取代,衛福部願通力配合,希望能打破迷思。

國家教育研究院副院長顏慶祥也表示,近幾年的教育辭典、試題等敘述文字,都有召開性別平等審議會議檢視,若衛福部有新的名詞出爐,國教院願意朝向性別平等角度出發配合修正、與時俱進。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