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適逢馬偕來台宣教150週年,台北市立國樂團推出原創國樂台語歌劇《蔥仔開花》,聚焦馬偕醫師的另一半張聰明,如何從一位目不識丁的童養媳身份,與飄洋過還的加拿大馬偕醫師,牽手成就一段非凡的精彩人生!
馬偕牧師來台宣教的故事廣為人知,但有關他夫人張聰明的一生卻較少被注意。在知名導演魏德聖的創意提議下,台北市立國樂團特別找來金曲獎作曲家李哲藝擔任作曲與指揮,尚和歌仔戲劇團團長梁越玲編寫劇本,躍演藝術總監曾慧誠擔任導演,共同製作一齣原創國樂台語歌劇《蔥仔開花》,刻畫一位非凡偉大的台灣女性的故事。
生於19世紀的張聰明,原名張蔥仔,雖是受盡欺負的童養媳,卻總是在人生關鍵階段奮力為自己做出最佳選擇。她拒絕纏足,只為跑得更遠;爭取到教會識字,後來更不畏流言大膽嫁馬偕牧師,跟著他走遍台灣,甚至邁向世界,成為第一位踏上環球之旅的台灣女子,甚至到加拿大以英文進行演講。回台後,張聰明陪伴馬偕四處宣教、行醫、辦學,對台灣做出重大貢獻。
魏德聖:『(原音)一個也不認識字的童養媳的階層,逐漸用自己決定自己人生的方式,一直改變自己,到最後變成帶著台灣向世界發聲說話的女性,所以那個反差之大,讓我感覺好像看金庸小說,最弱小的最後變成武林盟主那種感覺,那個故事性非常強烈。』
作曲李哲藝提到,如何讓台語韻腳與音樂能夠相扣合,讓觀眾不用看字幕也能聽得懂,其實是很大的挑戰,但也因為19世紀的台灣其實還沒有西洋音樂的引進,因此用國樂來編寫歌劇,其實也符合時代的背景。李哲藝:『(原音)我們整個是用西方歌劇的模式來演出,但是其實包括故事本身,包括音樂也是跟著語言韻味下去創作,當然包括本身在歌劇的表演形式上,我們用到現代戲劇舞台的表演,但是是把台灣那個年代的文化也都置到裡面去。』
馬偕當年來台時設立的第一個教會是淡水教會,鄭浚豪牧師也分享了許多有關張聰明的事蹟提供創作團隊進行創作。鄭浚豪表示,張聰明婚後努力學習,不斷自我成長,是馬偕牧師當年創立的牛津學堂中唯一的女性教師,後來更促成女子學堂、婦學堂的設立,是台灣邁向性別平等重要里程碑,今年也恰逢基督教長老教會紀念婦女事工百週年,《蔥仔開花》的演出格外具有意義。
《蔥仔開花》國樂台語歌劇7月8日、10日將於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首演,11月4日、6日於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登場。
在《蔥仔開花》中飾演馬偕牧師的孔孝誠(右)與飾演婚後張聰明(左)的陳美玲6日在記者會上演出精彩片段。(江昭倫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