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國大規模檢測常態化 醫療廢棄物堆成垃圾山

  • 時間:2022-06-28 11:11
  • 新聞引據:採訪、法新社
  • 撰稿編輯:楊明娟
中國大規模檢測常態化 醫療廢棄物堆成垃圾山
COVID-19疫情進入第3年,中國繼續嚴格防疫追求清零,並進行全面核酸檢測,已經導致醫療廢棄物堆積如山。(微博)

為遏止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儘管內外部都承受巨大壓力,但中國當局仍堅持清零政策。為了貫徹這項政策,大規模病毒檢測成為必要的手段,導致醫療廢物堆積如山,已成環境的一大隱患。

不計代價清零 大規模檢測勢在必行

中國是目前唯一仍堅持不計任何代價,維持COVID-19清零政策的主要經濟體。近乎每天的檢測是防範病毒最常用的武器,其他的則還包括在僅發現少數病例之後,就立刻實施封鎖,以及強制隔離。

在中國,身穿防護衣的醫務人員,每天拿著塑膠棒棉籤,為數百萬人進行COVID-19病毒檢測。垃圾箱裡隨之堆滿的醫療廢棄物,已成為COVID-19清零戰略的環境和經濟負擔。

從北京到上海,從深圳到天津,各個城市現在都有大量的臨時檢測站,當局要求數以億計的人,每兩三天就要進行一次拭子檢測。

由於中國當局堅稱清零讓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避免了一場公共衛生災難,因此,大規模檢測似乎還將繼續下去。

但專家表示,這種做法製造了大量的有害廢棄物,並且對必須投入數百億美元為這個系統提供資金的地方政府,造成了日益沈重的經濟負擔。

前所未有的新垃圾挑戰

上海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 Shanghai)環境研究專家李逸飛表示,日常產生的醫療廢料數量之大,在人類歷史上幾乎是前所未見的。他說:「問題已經變得非常嚴重,而且還會繼續擴大。」

北京把自身定位為環境領導者,不但積極打擊空氣和水污染,而且設定了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但專家表示,鑒於中國目前在煤炭方面的投資軌跡,這個碳中和目標難以實現。

如今,大規模的病毒檢測帶來新的垃圾挑戰。

每個陽性病例,都會產生一系列使用過的檢測試劑盒、口罩和個人防護裝備。而在全國範圍內,通常每天都會有幾十個陽性病例。

如果處理不當,這些生物醫學垃圾會污染土壤和水道,對環境和人類健康構成威脅。

地方政府無力負擔經費

根據法新社對政府通知和中國媒體報導的分析,很多省市在最近幾周都宣佈了某種形式的常規檢測,而這些省市的人口加起來大約有6億。

目前不同地區實施了不同的限制措施。一些區域隨著感染數下降而暫停了這種做法。

關於醫療廢棄物的全國數據還沒有公布,不過上海官員5月時表示,在最近一次的封城期間,上海市產生了6萬8,500噸醫療廢棄物,每天產生的量最高時是平常的6倍。

根據中國的規定,地方當局必須負責將COVID-19垃圾進行分離、消毒、 運輸和儲存,然後進行最終的處理,通常的做法是焚燒。

但是中國較貧困農村地區的處理系統,長期以來一直不堪重負。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全球衛生問題高級研究員黃延中表示,「我不確定…農村真的有能力處理大幅增加的醫療廢棄物」。

沒效率成本高 徒然浪費金錢

香港科技大學學者潘介明(Benjamin Steuer)表示,醫療廢棄物激增,可能導致一些地方政府對垃圾的不當處理,或者只是把這些垃圾倒在臨時的垃圾掩埋場。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衛健委)在給法新社的一份聲明中說,已經提出有關「醫療廢棄物管理的具體要求」,這是國家COVID-19疫情應對規範的一部分。

北京當局已敦促省會城市和人口至少1,000萬的城市,在居民步行15分鐘可抵達的地點設立病毒檢測站。

高層領導人還希望地方政府負擔檢測的費用。但很多地方政府的財政都已經非常困難。

日本野村控股(Nomura)金融分析師在5月表示,將這個模式擴展到全國,可能會導致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損失0.9%到2.3%。

李逸飛說:「這裡面的經濟很棘手。你並不想投資永久性的基礎設施,來處理被認為是短期的醫療廢物激增問題。」

香港大學病毒學教授金冬雁(Jin Dong-Yan)表示,「非常無效且成本高昂」的常規檢測,將迫使政府放棄其他急需的醫療衛生投資。

他說,由於Omicron變異株傳播迅速,並且比其他變異株更難檢測,當局有可能會遺漏掉陽性病例,「這是行不通的,只是把數以百萬計美元的金錢,扔進海裡」。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