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核融合重大突破 核研所:走向發電機會越來越高

  • 時間:2022-12-14 11:16
  • 新聞引據:中央社
  • 撰稿編輯:王育偉
核融合重大突破  核研所:走向發電機會越來越高
美國宣布核能融合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科學突破」後,原能會核研所副所長李海光今天(14日)表示,代表未來走向核融合發電機會越來越高。圖為核融合(nuclear fusion)藉由融合兩個原子核而非分裂一個原子核產生能量。(圖:推特@bgreene)

美國宣布核能融合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科學突破」,首度在實驗中達成重大的能量淨增益。原能會核研所副所長李海光今天(14日)表示,代表未來走向核融合發電機會越來越高,但目前各國尚在實驗階段,商轉時程還未明朗。他也說,核融合核心技術是「電漿物理」,半導體製程、民生隔熱膜皆是應用範疇,攸關材料發展競爭力,若整合各界力量進行研究發展,成果將不容小覷。

美國能源部美東時間13日宣布,美國科學家已經在核融合研究方面取得締造歷史的「重大科學突破」,首度在核融合反應達成產出的能量遠高於引發反應所使用能量,將有助發展潔淨能源。

位於加州的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LLNL)的科學家最近在一次核融合反應中,產出約3.15百萬焦耳(MJ)的能量,約是雷射所用能量2.05百萬焦耳的150%。

對此,李海光今天接受訪問表示,核融合關鍵在輸入能量與輸出能量多寡,150%代表「輸出是輸入的1.5倍」,以往情況是輸入能量較大、輸出能量較小,代表沒有發電效益;若輸出大於輸入量越高,則代表將來走向核融合發電機會越來越高。

目前國際上對於核融合電廠商轉時程有落差,李海光表示,每個國家所使用的核融合研究方式不同,歐洲國際熱核實驗反應爐(ITER)是結合35個國家、投資將近500、600億歐元,盼在2025年有較好成果出爐;美國使用的方法不太一樣,現在大家仍在觀察中,截至目前「並沒有明確哪一年有什麼結果出來」。

但以目前研究成果來看,進展速度越來越快,也借助科技進步、人工智慧等,「大家越來越樂觀」。李海光進一步說明,現在還在研究階段,大家所看到的只是核融合技術,從技術到發電還有一段時間,尚無達到示範型電廠程度,最樂觀商轉時間「絕對超過10年」。

李海光說,核融合電廠與現有核能電廠是完全不一樣的型態,不用處理放射性廢料,且燃料取之不盡,畢竟氫做燃料「在地球上用不完」,且沒有放射性問題,民眾心理也少了威脅。

談到核融合技術成果對國內啟示,李海光認為,核融合最重要的核心科技為電漿物理,可用在很多地方,例如電池,或半導體製程很多機台都使用電漿科技,另常用的隔熱膜也是利用電漿產生隔熱效果,「所以電漿物理才是真正核心所在」,最關切這部分的發展。

李海光指出,「電漿物理走到前瞻一點」即是核融合(高溫電漿)部分,低溫則為民生應用,尤其是對材料影響,攸關材料發展競爭力,因此也許不用過於關注在核融合發電,而應關注「電漿物理」這項科技,國內大專院校、研究機構都有相關研究發展,需要整合大家力量一起往這方向走。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