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藏畫》藉人、偶、影 為陳澄波之妻張捷發聲

  • 時間:2023-04-09 16:23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藏畫》藉人、偶、影 為陳澄波之妻張捷發聲
飛人集社劇團5月推出新作《藏畫》,為陳澄波之妻張捷發聲,劇組人員連月來密集彩排。(飛人集社劇團提供)

張捷是台灣前輩藝術家陳澄波的妻子,在陳澄波因為二二八事件蒙難後,秘密藏畫將丈夫1萬8千多件作品保留起來,讓畫作在避過動亂時代重見天日,成就台灣藝術目光。飛人集社劇團最新作品《藏畫》,便以張捷為視角,透過人、偶、光影重新找到新的敘事方式,為張捷發聲,也刻畫渺小的個人如何在時代洪流下努力的活著。

飛人集社劇團新作《藏畫》,由施如芳編劇、石佩玉導演,也是施如芳歷經12年,三度定稿又推翻後,終於要搬上舞台演出的作品,背後其實有一段神奇事件觸動。


《藏畫》編劇施如芳(左)與導演石佩玉(右)。(江昭倫 攝)

施如芳受訪說,前輩畫家陳澄波1947年3月25日當天因二二八事件在嘉義車站遭槍決,家人隨後將他的遺體運回家中,並找來攝影師為遺體拍照,這張遺體照片大家都知道,她自己也研究許多年,卻是在2020年底再看到時,突然發現門板下方有一個人,後來經證實是張捷,推測是為了當時撐起放置遺體的門板,讓攝影師方便拍照。施如芳説,她發現的當下,真的覺得這可能是張捷冥冥之中同意她可以動筆了。

如果只是描寫張捷在陳澄波死後將他的畫作秘密保留下來,施如芳認為觀眾只要找資料就行了,既然要用藝術、戲劇方式表達,就應該要有不同的說故事方式,特別是張捷這麼一位家庭主婦,應該早就認命自已身為藝術家妻子,才會若無其事做了一件在當時可能是驚世駭俗的事。施如芳:『(原音)我覺得她一定在某個點上就已經接受這一點,所以她可能在恐怖事件發生後,乃至於後面這麼漫長時間,她都做這件事情 ,我覺得她是若無其事去做這件事,才能做麼久,其實我自己認知在這個女人到底是怎麼回事裡面,裡面會故意點她幾個點「藝術是什麼?」因為她一生當中,本來應該不會碰到什麼道藝術,這兩個字對她是莫名其妙、很抽象的存在,可是她丈夫走這條路,她用女人角度去理解這個。』

導演石佩玉透露,施如芳的編劇本身就情感豐富,整齣劇以陳澄波、張捷、女兒陳碧女與攝影師四位主角為主,交織成不同切片,每個切片有各自主觀與旁觀的視角,背景則是想像在阿里山的森林裡,因為陳澄波上過阿里山作畫,陳澄波的女兒陳碧女早前也想跟父親腳步成為藝術家,後來因為二二八事件發生後打消夢想。根據陳碧女兒子的說法,她媽媽學生時代也登過阿里山參加畢業旅行,而且還拍下了照片;至於當時拍攝陳澄波遺體的攝影師,經學者研究應該是前輩山岳攝影師方慶綿,自然也拍過阿里山。

石佩玉說,張捷是四人當中唯一一個沒有到過阿里山的人,因此《藏畫》最後結尾刻意虛擬一個婚禮,讓陳碧女嫁給外省憲兵的真實情節,改發生在阿里山上,巧妙讓張捷與陳澄波搭上小火車登山,作為張捷許多想念的延伸。

石佩玉說,飛人集社劇團擅長用偶,《藏畫》就是用人、偶與光影營造各種情感與氛圍,但如何讓觀眾也能感受得到如此厚重的情緒,卻是一大挑戰,尤其施如芳筆下每句台詞都有「回聲」,前後呼應,意義深刻,舞台效果呈現難度更是高。石佩玉:『(原音)不能只是內在感受,我們要把表達出來,讓觀眾也同樣感受,一句話講出來,就只是這樣嗎?要用多畫面或是更多劇場元素,協助讓這樣的感受傳遞到觀眾,我覺得這是最難的部分。』

石佩玉舉例,《藏畫》開場安排讓張捷整理陳澄波衣物,突然衣物就變成了陳澄波的衣帽偶;另外,陳澄波曾畫了一幅〈我的家庭〉,將家人具體描繪出來,這幅畫也會以衣帽偶的形式,讓小朋友的部分「活」出來,這些都有石佩玉一貫強調「睹物思人」意境手法。


陳澄波〈我的家庭〉,1931年。(圖/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當然整齣劇也不是只有偶和光影,還有演員們,包括阮劇團副團長余品潔飾演張捷、音樂劇演員程伯仁飾演陳澄波、大甜飾演陳碧女,林文尹、周浚鵬分別詮釋年輕與年長的攝影師,全劇包含日語、台語與一點點華語,也有部分吟唱橋段,希望透過整體氛圍,帶領觀眾走進張捷的內心世界,以及在那樣歷史背景下人的面容與命運。

《藏畫》將於5月19 日、20日、21日於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一連演出3場。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