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哈爾濱文旅意外觸發中國文旅局「內卷」現象

  • 時間:2024-01-25 15:38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哈爾濱文旅意外觸發中國文旅局「內卷」現象
近來中國遼寧省哈爾濱的旅遊爆紅,各地紛紛起而效尤。圖為2023年12月17日哈爾濱冰雪大世界試開園,成為熱門旅遊地。 (中央社資料照片)

2024年甫開年,中國輿論最熾熱的頭條就是哈爾濱文旅的爆紅,中國各地文旅部門、局長紛紛跟進互卷和造梗,瘋狂輸出短影音,向大陸網友及台灣旅客推介本地大好風光、人文歷史、美食特產等,短影音更新頻率之快前所未有,文旅似乎成了中國經濟寒冬的風景獨好。

哈爾濱出風頭! 中國各地文旅局紛紛開啟「攬客」模式

過去在中國旅遊,頻繁傳出遊客遭遇黑導遊、強買強賣、坐地起價等不誠信旅遊經營事件。這次以短影音為陣地,大部分省市的文旅局都加入了一場以吸引流量、宣傳當地旅遊文化的爭奇鬥豔之中。在哈爾濱的土味喊麥神曲《我姓哈》流行之後,隨之出現了河南的《我姓河》、山東的《我姓東》、四川的《我姓川》,這股喊麥熱潮很快席捲了大江南北,那些沒有及時跟上的省市還會被當地網友催促,趕緊推出自己的版本。

中國各地文旅局們如此賣力宣傳,自然是看到了流量背後的巨大收益。2023年淄博引起燒烤打卡狂潮,直接把淄博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城市推向了一線旅遊城市的地位,每一個省市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下一個淄博、哈爾濱。


去年中國山東淄博的燒烤美食十分火紅。(微博)

贏者全拿的零和遊戲

去年的淄博,今年的哈爾濱,兩座城市驗證了城市也可以吃「流量經濟」的紅利。成為網紅城市可以收穫廣泛的關注,還能吸引大量遊客前來消費,對於疫情過後亟待復甦的城市經濟來說,這是極具吸引力的探索方向。

淄博的爆火顯得有些意外,一座普通的工業城市,並沒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誰也無法預料到會因為燒烤而成為一座旅遊城市。哈爾濱雖然向來以旅遊聞名,每年冬季都能吸引大量的遊客,但是要解釋為什麼在今年成為網紅城市,遊客接待量與旅遊總收入達到超越歷史,卻也很難。

流量的不可預測性,創造了一種平等的條件,令淄博這樣的小城市可以和哈爾濱同台競爭。於是,外界才看到這樣一場席捲中國各地文旅局的「大串聯」,所有省市,無論旅遊資源是否充足,都在極盡所能地展示、宣傳自己,希望能夠成為下一個被流量眷顧的幸運城市。

運動式經濟的「流量焦慮」

網紅城市呈現出「運動式經濟」的缺點,也就是效果快、非常態、不可持續,這類經濟發展呈現正反合的辯證關係,也就是難以維繫的非常態經濟樣態,使流量帶來的經濟熱度無法長時間延續。如何吸引、維持觀眾的注意力,導致「文旅大串聯」在短短時間就從玩梗走向獵奇,到後來出現讓人瞠目結舌的行銷作為。

各地紛紛製作喊麥影音,邀請本地明星,這些都算是正常的行銷行為。而「捆綁play」和「僵屍科目三」的出現,這場行銷狂歡已開始變味,此時宣傳方向不再是城市旅遊的亮點,而是變成了以吸睛為主的噱頭式炒作,案例就是「南方小土豆」惹來的爭議。

進一步來看,這些短影音讓人覺得低俗無語,甚至是噁心反胃,要麼是一群官老爺們玩cosplay、搞偽娘,要麼就是一些低齡化、嗲萌化的流行語來討好觀眾,不然是用一些含有性暗示的語言或畫面來彰顯「活潑幽默」,甚至連趕屍、磕頭、吃土的十八般武藝都施展出來了。讓人不禁納悶,自許為文明泱泱大國、人才濟濟,為何就不能來點真創意,有吸引力的劇本呢?非得是裝萌賣傻才算貼近市場,群眾喜聞樂見嗎?

體驗式旅遊無法促成中國經濟大躍進

改革開放後,長期以來的東北有一系列負面標籤,包括人口流出、老齡化、經濟蕭條、鶴崗化等。這些年,除了到鶴崗買套3萬元人民幣的房子(然後繼續被套牢),東北對南方人已經喪失了一切吸引力。就緩解中國南北矛盾而言,這次哈爾濱有消解東北的固有刻板印象。

文旅縱有千般好,但始終只是文旅,對地方經濟的拉動作用有限。若指望文旅能拉動經濟,重啟經濟,根本就是異想天開,當代中國年輕人的消費觀念已經變了,他們崇尚的是「特種兵旅遊」,崇尚的是體驗式消費。中國年輕人願意花一千元去看演唱會,願意花一千元去滑雪,但他們不願像長輩那樣,將「買買買」作為旅遊的核心。這是一種消費觀上的大躍進,打打卡的及時行樂,開心一時就好。本來過去可以去的韓國、日本、加拿大的都改成奔赴哈爾濱了,這消費是降了多少級?值得深思。

作者》吳建忠 現職為國立大學副教授,經歷:台灣民主創新協會秘書長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