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與神共舞】系列報導(一):臉譜下的秘密,跟著神將跳舞去

  • 時間:2024-02-05 16:2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陳士廉
【與神共舞】系列報導(一):臉譜下的秘密,跟著神將跳舞去
多神信仰的台灣,常可在廟會見到由真人扮演的各式家將,無論華麗服飾或出陣氣勢總吸引眾人目光,只是受部分缺乏嚴謹規範的將團影響下,讓外界有著不少負面印象,甚至以「8+9」一詞和社會亂源劃上等號。台灣有支「禾一文化傳承舞團」,多年來以「宮廟文化」為主題設計出多支創新舞碼,嘗試以表演藝術讓外界重新認識家將文化,在他們流行酷炫的演出背後,也是他們遵循傳統、考究歷史設計舞步而來。台灣「家將文化」如何源起?禾一舞團又是如何創新?系列報導第一集,先帶您認識台灣特有的家將文化。


傳統家將結合嘻哈街舞 台大學子超驚喜

『(現場音)家將文化,敬天畏神的台灣智慧,已有百年文化歷史,賦予人民國泰民安、祈福消災~』

八家將「刑具爺」頭戴斗笠、肩扛刑具縱身一躍,挺身擺出威嚇姿態,帶領手持戒棍、紙扇的成員邁開步伐,只見眾人腳踩八卦,時而錯身跳躍、時而扭頭瞋目,舉手投足間不僅默契十足,也展現出神將的氣勢。

不過,仔細一聽,伴隨的配樂並不是傳統鑼鼓,而是節奏感十足的流行樂,再定睛一瞧,成員身著深紅色絲質衣裳,少了精緻華麗的服飾跟臉譜,卻有簡單大方的傳統圖騰,無論緩步搖頭走位或是踢腿縱身跳躍,處處透露出活潑氣息,而這樣揉合「傳統家將」跟「現代街舞」的演出,也讓這天參加台大運動會開幕活動的學子驚喜萬分。

台大觀眾陳小姐:『(原音)蠻驚喜的,因為它比傳統的家將好像那個藝術成分又高一點,對,然後蠻好看,它有結合不同的有一些流行音樂元素的感覺,然後有台語這樣子,所以看起來整體的表演很好看,我蠻驚豔的。』

台大觀眾許先生:『(原音)我覺得蠻不錯的啊,而且就是有一些像那外國同學都還蠻喜歡,他們都有來拍照這樣,他就覺得這就是台灣的文化,他們覺得很有意思,他們會搶著要跟他們拍照這樣子,畢竟就是以一種比較新的方式介紹給我們認識,要不然我們可能永遠也不會去認識那一些很傳統很傳統的東西。』

場上舞蹈熱力十足、音樂貼近年輕人,這樣既傳統又流行的熱鬧氛圍,感染不少年輕學子。演出的「禾一文化傳承舞團」成員平均才20多歲,多年來巧妙融合「流行街舞」跟「傳統宮廟文化」,以表演藝術打破外界的想像框架,而原本嚴肅威武的「傳統家將」,如何變身為新潮流行的「嘻哈街舞」,故事得先從台灣的「家將文化」開始談起。


禾一舞團「家將街舞」改良自傳統「八家將」,身著紅色絲質衣裳,成員身上各有傳統圖騰,一出場氣勢十足。圖為團隊受邀至台大運動會開幕儀式演出。(Rti)


禾一舞團「家將街舞」演出時氣勢十足,吸引不少台大學子圍觀。(Rti)

「家將」源自中國 在台繁衍遍地開花 

家將文化,是台灣獨特的「侍衛神」信仰,在台起源尚無定論,普遍認為發源於台南府城地區。清朝中葉,台南當地瘟疫流行,負責駐守的官兵多來自中國福州,為了驅瘟除煞,於是迎來信仰的瘟疫之神「五福大帝」來台鎮守,其駕前部屬也因此傳衍來台,自此,「家將文化」便在台灣落地生根。

采風民俗工作室執行長呂江銘:『(原音)家將是做什麼用的?那簡單的講就是神明的護衛隊,主神要出門祂的駕前呢,就會有這些家將、家丁們來陪伴著祂,幫祂執行祂所交代的任務這樣,所以家將文化呢,在台灣也算有200年以上的歷史了,很久,那麼在台南落地生根之後呢,台灣就開始會有這種所謂的「家將文化」這種概念,就是神明的家丁。』

長期投入家將文化研究的采風民俗工作室執行長呂江銘說,200多年來,隨著不同族群來台,台灣不僅發展出多神信仰,也讓「家將文化」在台蓬勃發展、遍地開花,直到現在,已經發展出如八家將、什家將、五虎將、官將首、八將團等41種家將種類,共衍生出超過400種角色。

采風民俗工作室執行長呂江銘:『(原音)在祂們的組織編制來看的話,第一點取決於主神祂需要什麼家將,譬如說地藏王菩薩,祂可能比較需要的業務是在陰司地府,所以祂帶的家將就比較會是那個類型的。八家將祂是收瘟疫的,是算陸軍,基本上是旱鴨子,媽祖是救難的女神,救海難的,你派祂去海上,這些旱鴨子就溺斃了,怎麼救難?對,所以媽祖也會有自己駕前的將軍,就會有千里眼、會有順風耳、會有海晏公,就是救船難的,就屬於祂專屬的家將。』

呂江銘說,因為信仰主神的不同,家將團也會有不同的任務編組,其中「官將首」人數可以最少,3人就可以成陣;人數最多的,則是俗稱「36官將」的「玉令上龍家將」,10到30多人都有,各團神將無論是臉譜、衣著或是手持的法器等等,造型跟意義都大異其趣。


台灣常可在廟會見到由真人扮演的家將,各神祇臉繪各式線條、身著華麗服飾,造型各異。圖為雲林北港進香活動。(Rti)


多神信仰的台灣,常可在熱鬧廟會見到由真人扮演的家將。圖為桃園八德繞境,由小朋友組成的八家將團在廟前擺陣。(Rti)

全台41種家將各具特色 服飾、臉譜大不同 

以廟會常見的「官將首」跟「八家將」為例,外型常常讓人分辨不清,「官將首」口戴獠牙、步伐陽剛,雙鬢長毛飛揚,手持三叉尖槍、虎牌等法器,出陣動作簡潔有力;而「八家將」最大特點則是不戴獠牙、鬢毛,而且一定手持羽扇,出陣步伐較為柔和緩慢。

另外,在臉譜方面,「官將首」並沒有特定樣式,會在額頭、鼻子以及下巴三處塗上金色,稱為「三點金」,是跟其他神將的主要區別;而「八家將」臉譜樣式固定而且線條豐富,會依角色的不同以及神格特性,分別畫上葫蘆、蓮花以及王字等代表圖案。全台41種家將最為特別的,則是發源於台灣本土的「青山八將」,臉譜只有紅臉、綠臉之分,不走花俏。

采風民俗工作室執行長呂江銘:『(原音)這個家將團,祂為什麼畫的臉譜會讓你看到會害怕?如果你不害怕的話,那鬼魅魍魎也不會怕,因為這個是外顯的部分是給鬼看的,不是給你看的,尤其是祂們在廟口在表演七星八卦的時候,因為一般人不懂祂在幹嘛,只是看到祂就是到處跑、到處跑這樣子,事實上祂在踏八卦的點,你不知道而已。』


「官將首」會在額頭、鼻子以及下巴三處塗上金色,稱為「三點金」,是跟其他神將的主要區別。(Rti)


「官將首」步伐陽剛、嘴露獠牙,雙鬢飛揚,臉譜兇猛,常常讓人望之生畏。(Rti)


廟會常見家將臉譜兇猛,常常讓人望之生畏,其實主要是為了驅嚇鬼魅。(Rti)

家將極富藝術之美 已成台灣獨有特色 

傳統家將出陣,肩負保護主神、緝拿惡鬼任務。其中「官將首」出陣,以「三進三出」陣式點兵閱將,代表性動作「三步贊」用以喊班、請神或對陣;而「八家將」陣法則是腳踩八卦陣、踏四門、走七星,以此敬神拜廟;另外,「台疆八將」也有獨特的行進、定點以及押煞等三種陣法,每個將團所踏出的步伐、走位跟特色各不相同,可說是極為複雜多樣。

呂江銘說,傳統家將無論從衣著到臉譜、從有形到無形,都可以說是極富藝術之美,雖然起源自中國,但是在台繁衍發展至今,「家將文化」目前已經可以說是台灣獨有。

采風民俗工作室執行長呂江銘:『(原音)那我也有接觸到了新加坡、馬來西亞這邊的朋友,他們本身也有家將團,不過,他們的家將團基本上是來台灣學過去的。中國大陸就很可惜,就是說它早期呢,這個文化大革命之類的,把這些文化都這個破壞了,也就是說「家將團」這種信仰跟文化,目前來講的話,全世界是台灣獨有的。』


(點此看大圖)


長期投入台灣家將文化研究的采風民俗工作室執行長呂江銘。(Rti)

張益彰赴美學街舞 啟發追尋台灣本土文化 

家將從臉譜、服飾到步伐都有嚴格科儀,處處充滿細節與美感,想要以「舞蹈」創新又談何容易?這天一早8點,位在中和的禾一舞團舞蹈教室,早已經傳來熱鬧的音樂聲。

『(舞蹈教室現場音)台灣是台灣~』

團員手拿羽扇、腳踏節拍,無論踏步或轉身迴旋都生猛有力。「禾一舞團」成立不過短短三年,團員有的是大學生、有的是舞蹈科班出身,有的甚至還頭頂國際財務碩士學歷,同樣熱愛街舞與台灣傳統文化的他們,正為即將的演出努力排練。

『(舞蹈教室現場音)這個要再玄奧一點的感覺,OK?5、6、7、8~』


禾一舞團成員平均年紀20多歲,致力結合傳統宮廟與流行街舞,藉此推廣台灣在地文化。(Rti)


禾一舞團團長張益彰(前)跳街舞已經20多年。(Rti)

說話的是團長張益彰,人稱a-King老師,跳街舞已經20多年,國中叛逆時期,曾經在家鄉屏東跳了3年陣頭,也跟著哥哥接觸了街舞。17歲那年,為了一圓當舞蹈老師的夢想,獨自北上追夢,還曾經一度繳不出房租而流落街頭,退伍後,遠赴街舞發源地美國學正統黑人嘻哈,卻沒想到也因此啟發了他追尋台灣自我的本土文化。

禾一舞團團長張益彰:『(原音)因為我真的比較深入去認識他們的時候,我就發現,其實他們跟我們台灣在地的一些人文生活,其實是有點雷同的,尤其是像宮廟,就是在LA他們有自創一個舞蹈風格叫做「Krump」,你要感受到上帝在你旁邊、在你身旁,然後看著你跳Krump,然後你用Krump去讚美祂這樣子,對,所以我就會覺得說,奇怪,明明這些東西我們也都有啊。』


張益彰(前左)2014年赴美國學嘻哈街舞,也因此啟發他結合台灣本土文化創作的風格。圖為張益彰當時與美國街舞同好在街頭「尬舞」。(張益彰提供)

從融入當地生活開始,張益彰發現美國居民不僅認同自我的本土文化,也把「跳舞」變成日常的一部分。回台後,先是跟舞蹈同好分別以台灣傳說故事以及金門文化做為主題,創作出兩支兒童街舞作品,也更進一步思考要如何深度結合台灣本土,走出專屬「台味」的舞蹈風格,這時候的張益彰靈機一動,把腦筋動到曾經學過的八家將。

禾一舞團團長張益彰:『(原音)這當然相對跟去美國進修那一趟有很大的關聯,對,就是因為他們很喜歡他們自己的東西,所以他們不斷去創出他們自己的舞蹈風格或者是表演的內容,對,然後那時候我就開始在YouTube上找,然後有一個宮廟他們的表演讓我覺得一種莫名的感動,他們是傳統的家將,而且是非常保留原汁原味的傳統八家將,對,就是會散發出一種所謂的「台灣魂」,就是因為這東西會衝擊到我。』


張益彰(前中)從融入美國當地生活開始,發現居民不僅認同自我的本土文化,也把「跳舞」變成日常的一部分。(張益彰提供)

宮廟遇嘻哈 研發「家將街舞」先學傳統步伐 

張益彰口中所說的宮廟,正是曾經獲得「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的雲林「北港振玄堂」,多年來所屬將團不做表演性質的民俗藝陣,只參與正規的宗教祭典,無論出陣步伐或科儀,至今還是保留傳統原味。只不過,想拜師學藝,當宮廟遇嘻哈、陣法遇舞步,即使第三代傳人蔡奇益年紀跟張益彰相近,第一個反應倒也很直接。

雲林北港振玄堂第三代傳人蔡奇益:『(原音)我第一個反應就是滿傻眼的啦,對啊,就是會接不起來,那第二是老一輩啦、我們講的老一輩啦,他一定說「嗯?我這種傳統文化,你怎麼可以把我當兒戲?」,他們說「什麼去跳舞?」,長輩們就問a-King一句話,他說,外界對「8+9」這種東西很反彈,那你怎麼還有自信說,會,我會把這個搞好?然後重點就是剛剛我講的,他要把台灣文化融入到街舞裡面去,然後帶到國際的舞台上去,對,然後他們就覺得說,好,那不然我們來結合看看。』


雲林「北港振玄堂」第三代傳人蔡奇益。(Rti)

只是傳統家將動作神秘威武,講求展現神格,而流行街舞靈巧活潑,展現喜悅,即便張益彰年輕時曾經跳過家將,但是想融合彼此身段、舞步,重新學陣法、學動作,這過程也不是想像中的簡單。

禾一舞團團長張益彰:『(原音)其實最開始是怎麼設計都覺得很像在做組合,對,就是可能街舞跳個四拍,然後下一個四拍就變家將的動作啊,就是很分開啦,那個時候自己身體又不知道怎麼練,對,因為它兩個味道差太多,而且非常多的牴觸性喔,因為如果要做就是神將動作的時候,一般人就會覺得local,可是街舞它是很時尚嘛,那所以在結合的這個過程當中,就是會整個很卡,是直到有一天我發現,欸,不對,那我何不用「家將」跳「街舞」就好?對,從那一刻開始才打通。』

雲林北港振玄堂第三代傳人蔡奇益:『(原音)家將也有角色嘛,對不對?我們講的家將也有角色,那每個角色有每個角色的步伐,這是重點,他就去編舞嘛,那傳統步伐這一塊就我來嘛,對,他一開始出場的那個走路的那個氣勢什麼之類的,味道,我講的那個味道,我說,你再怎麼跳都OK,但傳統那個步伐裡面那個「味道」你要跳出來。』


雲林「北港振玄堂」所屬八家將團多年來只參與傳統宗教祭典,出陣步伐與科儀至今仍保持原味。圖為張益彰(前排左)與將團合照。(張益彰提供)


禾一舞團團長張益彰(中)為創作「家將街舞」,赴雲林「北港振玄堂」拜師學藝,重新學習傳統八家將的步伐與陣法。(張益彰提供)

家將街舞融合現代與傳統 最大挑戰是心魔 

為了呈現最具台灣味的「家將文化」,張益彰不僅研讀家將派別、了解發展脈絡,也跟宮廟藝師相互討論、設計舞蹈動作,從七爺、八爺到甘、柳將軍,無論服飾或舞步都在不失傳統的前提下,設計出既有神將氣勢又有舞蹈技術的「家將街舞」。只不過,就在作品發布前夕,此時伴隨而來的不是如釋重負的開心,卻反而是一股外在的無形壓力。

禾一舞團團長張益彰:『(原音)喔,超級掙扎,那個時候作品要出來前三天啊,哇,那真的是睡不著哎,真的睡不著,沒有一天是可以好好睡覺,我這影片如果出去會不會被宮廟(界)的抨擊,對,那會不會(街舞)前輩這樣看到以後就覺得「啊,這個已經跟街舞脫離了,他不是街舞圈的」之類的,對,然後就一直到要播出那一天的時候,就想說,也沒關係啦,就都已經做了,那就跟它賭賭看,那大不了失敗再想辦法,哈哈。』


經過密集訓練跟精心設計,募資拍攝的「家將街舞」MV正式上線,舞者在台味十足的音樂間,時而頭戴斗笠、手持羽扇和戒棍,邁出傳統神將的張揚步伐,時而又變換場景身穿潮T、頭戴潮帽,迴旋一轉就來個地板動作,在濃厚的家將氣味中,卻也同時散發出青春洋溢的氣息,即使外界不免還是有著批評跟質疑,但更多的卻是來自外界的鼓勵。

觀眾蕭小姐:『(原音)我覺得很有創意,然後還蠻特別的,因為一般人家對那種宮廟都是不好印象啊,可是像我看它,我有在YouTube看他們的表演,我覺得他們的表演,我覺得還蠻有國際化的,然後舞蹈方面我覺得也蠻好看的。』

觀眾陳小姐:『(原音)第一次看到就是覺得有那種震撼的感覺,那個氣勢,我覺得是創新是很好,因為時代就是在走,因為我覺得每個人的觀感不一樣,但是有人支持啦,然後有人當然會也有不同的看法,那我自己是覺得很支持他們的。』

「家將街舞」從傳統文化出發,張益彰在正式成立舞團後,也進一步結合其他宮廟,陸續設計出搭配螢光特效演出的「官將街舞」、帥氣活潑的「財神街舞」以及結合民間故事的「廖添丁街舞」等多種舞碼,除了研讀經書、深究背景,也集思廣益保留傳統原味,從舞步、服裝到臉譜加以創新設計,並且堅持搭配本土音樂,讓外界更加認識台灣的在地文化。


禾一舞團「官將街舞」搭配螢光特效演出,舞台效果很吸睛。(台北市民政局提供)


禾一舞團以民間傳奇人物「廖添丁」故事為本設計街舞,動作靈巧活潑,讓傳統宮廟增加許多活潑氣息。圖為團隊受邀至八里廖添丁廟演出。(Rti)

創新家將有考究 服飾、臉譜都見傳統元素

『(舞蹈教室現場音)然後盈均妳做一個~』

配合音樂節奏、專注舞動神將舞步,23歲的團員林盈均,原本學的是表演藝術、跳的還是韓國K-POP,對於身為新移民二代的她來說,以前只在廟會看過陣頭,卻因為喜歡跳舞,也對家將文化產生興趣,目前負責舞團的服裝跟臉譜彩繪。為了創新設計能夠更保留傳統原味,除了買書、上網查資料,也請教各流派家將面師,先掌握必要元素,再加以學習改變。

禾一舞團團員林盈均:『(原音)因為基本上都是從學習,然後去加以變化的,就是我的出發點是從「咦?為什麼一定是這個元素?一定是這個圈圈?一定是這個線?一定是這個顏色?」,就去想說到底哪一些比較不會就是毀了祂原本的那種元素在,對啊,就是在創新的過程中,我會去想說怎麼樣才可以不會失去祂原本的意義,就是去多看一些資料,去從祂們原有的傳統元素上去想。』

『(現場音)這另外加的嗎?(對,另外加的),就讓它看起來比較好看,(對對對)~』

盈均拿出家將街舞改良服飾,如數家珍地解說各種創意。以神將「七爺、八爺」為例,「七爺」傳統身材瘦高,出陣身穿白服、步伐緩慢,於是便縫上白色布料、增添流蘇,代表角色高高在上、走路輕飄,或是傳統身材矮胖的「八爺」,相傳是黑猴轉世,於是改良服裝便可見到毛茸茸的代表性布料。


「家將街舞」服飾以傳統為本加以改良。圖左為相傳是黑猴轉世的「八爺」,肩上有茸毛布料,衣襬則縫有象徵圖騰銅錢。圖右為改良後的「七爺」服裝,除添加白色布料,另縫上流蘇象徵走路輕飄。(Rti)

另外,在法器跟臉譜部份,也同樣先考究各家將團流派差異,保留特有的傳統元素跟圖騰,將法器增添裝飾、改變顏色,或是配合演出場合的不同,以特製面具搭配部分臉部彩繪,一切力求在創新之外,仍不失傳統。

禾一舞團團員林盈均:『(原音)對,我一定是從文獻資料去找祂的元素在,然後去加上去,這是八爺,然後我剛才講祂的特色就是猴子嘛,然後祂是怒容這樣子,然後祂的臉上會畫銅錢的元素,然後這是祂的衣服上加了就是銅錢、銅板,因為這些東西就是祂們特色的代表東西、代表的元素啦。』

禾一舞團團長張益彰:『(原音)所以我們會去保留這個,祂原型的許多應該要保留的重點,對,但是又一定要把它加以創新,而且要再2.0、3.0,比如說我們會看到那個八家將有拿那個戒棍、班棍的,我們在創新的時候就會想說,首先就是它的顏色,以及它還可以做什麼樣的裝飾,做出來要同時去設想說,好,這個會不會讓人覺得太完全像傳統的宮廟,如果會,那要再調整。』


禾一舞團團員林盈均負責美術彩繪與道具設計,創新發想都以傳統為本加以改良,原本傳統的「枷鎖」只有單調木頭色,後來為其添加了彩繪海浪意象。(Rti)


傳統家將臉譜描繪細緻,禾一舞團改以面具、彩繪兩者相互搭配。圖為改良後的「八爺」面具,保留毛茸茸意象與代表的銅錢圖騰。(Rti)

創新舞碼參加繞境 多元化走入民眾日常

以傳統文化結合流行元素,以街舞融合台灣在地家將,無論舞步、服飾、臉譜都進一步創新,除了碰撞出全新視覺體驗,禾一舞團為了推展台灣傳統文化,更進一步參與活動商演以及廟會演出,希望以多元化的方式走入居民的生活日常。

『(高雄五甲繞境現場音)~』

這天一早,高雄五甲地區鑼鼓喧天、鞭炮聲響此起彼落,適逢「五甲媽祖」四年一科大遶境,民眾門前擺設香案焚香祝禱,在陣頭隊伍中,禾一舞團團員一身藝術化的螢光肩甲以及特製面具,顯得格外顯眼,只見成員在廟埕前揮舞三叉、大刀等法器,時而轉身跳躍、時而邁出「三步贊」等傳統步伐,而對於這樣新舊相容的「官將首」演出,也讓在地民眾驚嘆原來家將文化也可以這麼不一樣。

高雄五甲居民張先生:『(原音)傳統的「官將首」陣頭,祂是屬於有入神的方式,就是比較不一樣的,你把它當作這是表演就好啦,因為反正繞境就是嘉年華,就熱鬧嘛,就不要把它想太多。』

高雄五甲居民潘先生:『(原音)其實我覺得要創新也要兼顧傳統,所以你說傳統跟創新之間很難去平衡啊,對啊,老一輩的有些也支持創新,可是也有老一輩的說「啊你們這個就是亂用」,可是你沒有創新就不會有人想要去看,對啊。人家說的嘛,「新禮不設,舊禮不滅」這樣就好了啊,(要與時俱進這樣子),對對對。』


禾一舞團參與高雄五甲地區遶境演出,吸引不少民眾圍觀。(Rti)


禾一舞團為推展台灣傳統文化,進一步參與廟會演出,希望以多元化的方式走入居民的生活日常。(Rti)

從舞台劇到4D電玩 神將街舞探索更多可能 

除了參與廟會演出,禾一舞團也將「家將文化」帶上舞台,編寫劇本創作出舞台劇「天佑祈福」,隨著描繪親子關係的劇情推展,以時裝跟家將街舞融合呈現,並且結合螢光效果,讓傳統文化更能吸引外界目光。

『(舞台劇現場音)對啦,阿爸最反對~』


禾一舞團將台灣傳統的家將文化帶上舞台。圖為舞台劇「天佑祈福」中的螢光官將扮相劇照。(張益彰提供)


圖為舞台劇「天佑祈福」中的時裝扮相劇照。(張益彰提供)

另外,禾一舞團也跟中國科技大學結合4D科技,推出「4D家將街舞」作品,透過特製攝影機捕捉,以360度全方位拍攝下舞者動作,除了保存家將的力與美,還可進一步應用在虛實結合的沉浸式體驗,讓「家將」也可以走入電玩遊戲,為表演藝術探索更多可能。超過百年的傳統家將文化,可以玩得如此多元,看在傳統人士的眼裡也很有感。

采風民俗工作室執行長呂江銘:『(原音)我很贊同,因為你要有足夠吸引他來的這個機制,他才有機會去認識這個文化,那禾一這一種算是比較特殊的,用街舞的方式去呈現,但是最起碼,它先把群眾吸引進來之後,你想了解正統八家將的,就到廟會現場去看。』

雲林北港振玄堂第三代傳人蔡奇益:『(原音)早期人家講的啊,都吵架打架、都吵架打架,那人家只要看到畫臉的,「啊,那都是8+9、那都是壞孩子」幹嘛的,那a-King他把傳統文化這一塊帶到街舞裡面去,其實有一部分就是讓外界知道說,我八家將的傳統文化是怎麼樣,對,那我覺得他們做得非常好,我講真的,就非常好,真的啊。』


賦予家將時代活力 展現台灣本土文化之美

伴著搖滾樂音,禾一舞團成員腳踏融合陣式的舞步,時而緩步展出劍指,時而扭腰騰空跳躍,讓家將文化不再神秘嚴肅,展現更具時代性的活力,也讓外界看見獨特的台灣藝陣之美。

禾一舞團團員孫煒喬:『(原音)使命感我倒覺得太崇高啦,應該這麼講,就是想要單純一份想要回饋社會的心而已吧,那如果說,可以藉由這個東西去回饋給社會的話,我覺得也是不壞的事情,然後我在這邊有我發揮的價值跟空間的話,那我就去做。』

禾一舞團團員歐筱晴:『(原音)我一定要做得更好,我一定要把這東西帶給更多人看、帶給更多人來學習這個東西,(所以你會有這種使命感?),會耶、會耶,哈哈,會覺得這個好像也是我的責任之一的那種感覺。』

禾一舞團團長張益彰:『(原音)那我們做這件事情目的是為了要將文化傳承,對,因為這個方式,它可以讓更多年輕人更喜愛、更容易去接觸到,認識到這個文化,所以我覺得台灣文化它其實就是一塊黃金,很大很大的黃金,只是它從來沒有被擦亮過,對,但是我相信它一定會有被擦亮發光的那一天,讓很多外國人因為這樣而認識台灣。』

從「宮廟文化」出發,以「嘻哈舞蹈」持續創新,禾一舞團不僅為台灣特有的家將文化增添了更多元的新樣貌,也在成員一轉身一迴旋的陣法舞步中,讓台灣的本土文化不斷傳承和擴散,以表演藝術的新美學走向全世界。


禾一文化傳承舞團成員。(Rti)

延伸閱讀
【專題二】當將爺遇街舞,動感舞出台灣魂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