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國科考船出沒印度外海 牽動區域神經緊張

  • 時間:2024-03-12 10:43
  • 新聞引據:採訪、路透社、美國之音、The Print,Maritime Executive,NYT
  • 撰稿編輯:吳寧康
中國科考船出沒印度外海 牽動區域神經緊張
中國海洋科考船「向陽紅01號」。(網路圖片)

中國海洋科考船「向陽紅01號」3 月初在印度東部外海現蹤,這是2個月來第二艘出沒在印度近海的中國科考船,時機更適逢印度劃設禁航區要進行飛彈試射之際,加深軍事情蒐的疑慮,挑動區域的緊張神經。

2個月來第二艘

根據印度官員的說法和船舶追蹤資料,中國海洋科考船「向陽紅01號」3月9日在印度東部外海現蹤,這是繼另一艘科考船「向陽紅03號」2月停泊在馬爾地夫之後,2個月來第二艘出沒印度近海的中國科考船,在印度和中國這兩個歷來關係不穩的亞洲強權國家之間,挑動敏感神經。

雖然北京聲稱,這些科考船是為了和平的科學目而從事海船調查,但印度擔心,中方也可能藉機收集可供中國解放軍使用的資料,包括為潛艦部署進行情蒐。特別是這次中國科考船進入孟加拉灣(Bay of Bengal),正值印度計劃進行飛彈試射之際,時機格外令人疑慮。

印度「印刷報」(The Print)報導,印度在3月7日發布航行通告,為了進行飛彈試射劃定一個涵蓋孟加拉灣和印度洋的禁航區,並在3月11日正式生效。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並在同一天宣布,已完成自主研發、具多目標重返大氣層載具(MIRV)技術的飛彈試射,這是印度具核能力的烈火(Agni)飛彈系列的最新發展,增強了對地區競爭對手─中國和巴基斯坦的核威懾。

科考船與間諜船

這並非中國船隻在印度計劃進行飛彈試射之前,進入印度洋地區的首例。「印刷報」指出,能夠追蹤火箭和飛彈發射、被視為中國「間諜船」的「遠望5號」,2022年11月就曾在印度計劃試射飛彈的前幾天,從印尼附近海域折返到印度洋。由於印度洋是國際水域,新德里不能制止中國船隻航行。

印度和中國在喜馬拉雅邊界存在長期爭端,並相互競逐在印度洋的影響力。對新德里來說,中國科考船在此地出沒,猶如進入後院般地令人不安。中國科考船「遠望5號」和「實驗6號」,2022與2023年在鄰近印度的斯里蘭卡靠港,就曾引發新德里不滿。斯里蘭卡則在今年初宣布,暫停外國科考船使用其港口,為期1年。

雖然莫迪呼籲斯里蘭卡尊重印度的戰略與安全關切,顯然獲得了善意回應,但印度的看法似乎沒有影響到另一個印度洋國家─馬爾地夫。馬爾地夫長期以來一直處於印度勢力範圍內,但去年底就任總統、被視為親中的穆伊祖(Mohamed Muizzu),在競選期間就曾喊出「印度滾出去」(India Out)的口號,兩國關係出現變化。果不其然,「向陽紅03號」在斯里蘭卡不得其門而入之後,隨即在2月停靠馬爾地夫。

印度洋戰略地位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指出,馬爾地夫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中印兩國的戰略重點。中國需要在阿拉伯海部署軍事力量,以保護從波斯灣獲得石油的通道,馬爾地夫正處於中繼地位。而印度則希望確保這個鄰國,不會和與他們關係緊張的北京過於親近。專家認為,北京長驅直入新德里「後院」,突顯出馬爾地夫新政府的外交轉向,牽動這個「三角關係」的敏感神經。

隨著印度外海在短時間內出現第二艘中國科考船,已加劇新德里的不安。雖然中方將任何質疑駁斥為無端的散播恐懼,但是科考船可以測量水溫、鹽度和洋流,並且繪製海底地圖,種種數據既可用在廣泛的科學研究,更能用於海戰。中國已利用科考船在靠近日本、美國太平洋領土關島和印度洋等區域進行廣泛勘測,而這些地區對於美中可能的海戰相當關鍵。

中國經常利用政府和軍方下屬研究機構的船舶,在爭議水域宣示主權或進行調查。「向陽紅」系列就隸屬於國家海洋局,而「遠望號」系列更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下屬的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美國之音(VOA)報導,印度國防研究與分析學院(IDSA)專家辛格(Abhay Kumar Singh)表示,中國科考船不僅參與海洋科學研究,他們進行的活動更類似於軍事調查,是對軍事海洋學領域的全面觀測。

情蒐疑慮引不安 

根據海事雜誌「海事高層」(The Maritime Executive)報導,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1月發表報告指出,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民用科考船隊,儘管核心任務是追求科學與商業目標,但也被用來推進中國的戰略野心。報告中說,過去4年來的監測確定了中國64艘活躍的研究和調查船,它們的業務遍及全球,其中有超過80%表現出可疑行為或具有組織聯繫,暗示它們參與推進北京的地緣政治議程。

CSIS認為,解放軍能利用從這些任務中獲得的訊息來增強對海底環境的了解,而這正是中國在海外部署海軍力量​​的重要前提之一。專家表示,中國並不是唯一應用海洋學研究,來支持自身​​軍事需求的國家。然而,中國的活動規模龐大,民用和軍事研究之間的界線非常模糊,這將加劇對情蒐疑慮的不安。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