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虐童致死案凸顯社安網疏漏 如何亡羊補牢?

  • 時間:2024-03-14 17:02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劉品希
虐童致死案凸顯社安網疏漏 如何亡羊補牢?
新北市1歲多男童疑遭保母虐死案引發社會譁然,衛福部提出六大精進措施,亡羊補牢的關鍵在於能否真正落實。(示意圖/unsplash)

1歲多男童「剴剴」疑遭保母虐死案引發社會譁然,從這起事件檢視整個收出養的制度出現大問題,政府角色不清、家外安置權責不明、社工把關失靈、幼兒專責醫師漏接,所有環節的疏漏釀成這起悲劇,衛福部提出六大精進措施,亡羊補牢的關鍵在於能否真正落實。

新北市1歲10個月大的的男童「剴剴」疑遭保母虐死震驚社會,「剴剴」因父母失聯、祖母無力扶養,向新北市政府社會局申請出養,新北市社會局委託兒福聯盟協助出養,在等待出養過程中,交由兒福聯盟合作的保母安置托育,該名保母是登記在台北市的居家托育人員,屬台北市政府轄管。「剴剴」於去年9月收託保母後,兒盟表示社工曾於去年9月、10月、11月三度親自訪視,皆未發現異狀,去年12月家訪改期,月底便傳出不幸事件。由於收出養相關制度由衛福部主管,因此,此案爆發後,衛福部、雙北市政府、兒盟與負責該案的志工皆遭到批評,社會安全網遭質疑出現大漏洞。

收出養全權交由NGO? 政府欠缺把關

檢視這起事件,在最前端的出養安置便出現大問題,「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6條明定「父母或監護人因故擬予出養時,應委託收出養媒合服務者代覓適當之收養人」,但並未指明由誰委託媒合機構,其中未見政府角色;此外,根據「兒童及少年委託安置作業流程」規定,考量收出養前僅為短期安置,因此兒少安置相關規定排除出養對象,也就是等待收養的兒少無法到寄養家庭或機構,僅能由收出養機構媒合給保母照顧,凸顯家外安置權責不明。

台灣兒童權益聯盟秘書長林慧華表示,兒童出養前的安置停留期間約為半年至1年半不等,現今政府部門將出養前的安置工作交給社福團體執行,便應明確提供程序上的指引或規定,並應擔負督導管理之責,政府部門連結資源、將案件轉介出去後,也要持續追蹤個案接受服務的情況。她說:『(原音)那這個主管機關接到這樣子的申請之後,他是要去調查的,去看看這個孩子他處在什麼樣的境遇,他的家庭狀況怎麼樣,他身邊的資源夠不夠,我如果現有的社政資源導入進去給他是不是就能夠解決他的問題,他就可以不用被收養。那如果評估完之後,縣市政府接到申請評估完發現他確實是有收養的必要性的時候,那麼我們再往下走去媒合一個機構,然後讓這個機構來協助處理後面的收養,政府的角色其實應該要在這裡,他要有這個把關的動作。』

林慧華也認為,現行針對兒童出養前安置的法源薄弱且分散,政府主管機關與民間團體間權責劃分不清,她呼籲盡速修正兒少權法,讓兒童出養前的安置期間有清楚的法源依據及明確做法可依循。

家外安置風險高 訪視頻率應提高

其次,政府對於家外安置並未發揮監督功能,出養兒少通常來自家庭親職功能相對薄弱的高風險家庭,尤其是3歲以下兒童尚無完整表達能力,更應列為高風險管控對象,但現行規定卻未有強化措施。

兒少權益團體出身的民進黨立委林月琴指出,過去地方政府居服中心管理保母都採約訪制,但2019年發生非常多兒童虐待案件,因此後來就採行「不預告訪視」,以類似突擊檢查的方式,才能真正了解保母照顧的狀況,但此案卻以約訪方式執行,根本無法掌握實際情況。她說:『(原音)也就是我不事前約,我才會看到你真實現象,那怎麼會是一個社福機構把孩子安置在那邊的時候,竟然事實上是約訪,我約訪你的時候,你一定是穿戴整齊,孩子可能是OK的,甚至我約訪如果是for你的時間,我們選擇孩子在睡覺的時候,那我看孩子狀況OK,我如果打的事實上是身體,不是在臉部的話,你看他在睡覺,你可能就不會認為說孩子有問題。』

林月琴認為應修正兒少權法第54條之1,並制定「兒童托育服務專法」,強化保母管控;針對安置兒童,政府管理保母的強度也應該更強,必須建立完備的督導及事前評估機制,加強審核與訪視,並全面採取不預告訪視。

林慧華指出,衛福部訂定「縣市政府運用居家托育人員照顧家外安置兒童處理原則」,規定個案安置後首月至少訪視1次,第二個月起每2個月訪視一次,但幼齡的孩子發展迅速,且進入安置系統的孩童通常都有特殊需求,因此2個月訪視一次恐難以掌握被照顧的各個階段,她認為除了應提升訪視次數的最低標準,訪視的頻率與內涵也應視兒童的處境與需求調整,而非只是僵化的數字。

幼兒專責醫師漏接 未發揮附帶預警功能

除了社政單位作為消極,衛政單位也出現漏洞。衛福部自2020年起試辦0至3歲「幼兒專責醫師制度」,更去自年11月1日起將新生兒全面納入,讓每名0至3歲的幼兒都配有一名專責醫師,適時協助就醫轉診、發展遲緩通報轉介等,如發現兒虐跡象要通報衛生局開案,但3歲以下高風險脆弱幼兒尚未造冊,目前幼兒專責醫師制度涵蓋率僅4成5。依規定,脆弱、高風險家庭幼兒屬於「指定收案」對象,由地方社會局提供名單給衛生局,再由衛生局指定專責醫師照顧,但衛福部醫事司表示,經查詢收案系統,新北市及台北市衛生局均未收到社會局將該受虐男童列入指定收案名單。

雖然幼兒專責醫師制度是健康促進計畫,強化社安網只是其附帶功能,但如果確實落實,便可在社會安全網外圍接住可能被漏接的孩子。衛福部次長李麗芬表示,衛福部已發文至地方社會局,希望定期提供名單給衛生局,以指定專責醫師,未來將加強社政與衛政單位間的橫向聯繫,強化社會安全網絡運作;目前全台待收養童總計468名,其中3歲以下有205人,希望都能納入計畫中。

社工防線失靈 專家:社安網不綿密易漏接

至於站在第一線的社工則是兒少保護最重要的防線,因此也成為這次事件的眾矢之的,兒盟社工遭質疑訪視紀錄造假、未發現「剴剴」異狀,導致「剴剴」遭虐死,目前案件尚在調查中,而台灣社工人力不足、工作負荷量大、流動率高的問題也再次引發討論。

暨南大學社工系特聘教授黃源協表示,無論是長照、兒虐、家暴等案件,社工的負荷量都非常重,光是打電話、聯繫資源等就已忙不過來,很難再進行深度關懷,這是整個系統性的問題。此外,社工被賦予很多責任,但當各部門缺乏連結,社工與其他專業人員互動時又容易產生權力不平等,在結構基礎不佳的情況下,便容易出現問題與疏漏。他說:『(原音)你要去跟別的專業產生連結,別的專業到底理不理你,或者是各部門有各部門的本位主義,使得這些部門之間的一種互動,很多的專業都是附著在部門或組織,那組織之間沒有一個連結,你叫這一些一線的或者是線上的工作人員本身去做這個部分,就是沒有很強的一個基礎,也沒有一些時間,社工真的太忙碌了,所以你的基礎結構沒有做好的話,你叫底下又要去運作,那當然就存在很多可能的疏忽了。』

保母疑虐童致死案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各方檢討聲浪不斷,衛福部也已提出六大精進作為,重點在於要求地方政府擔起更多責任,與收出養媒合機構充分合作,進行評估、媒合、暫時安置、收養後訪視等工作,且應針對安置童的保母設定更嚴格的條件,並加強訪視頻率。此外,中央也會與地方密切合作,加強訪視重點及訪視人員的敏感度,希望不要再有類似的憾事發生,讓每一個孩子都不被漏接,但這些策進作為能否達到亡羊補牢的效果,仍要視能否真正落實執行,兒少權法的修法也刻不容緩。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