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這不是個大使館》歐巡迴響熱 前大使吳建國:歐洲觀眾上了一堂台灣課

  • 時間:2024-04-01 19:41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這不是個大使館》歐巡迴響熱 前大使吳建國:歐洲觀眾上了一堂台灣課
知名里米尼紀錄劇團製作的《這不是個大使館》,透過三位台灣素人演員、三個不同世代的故事,將台灣國際處境以及歷史政治發展與現況搬上舞台,今年一月起在歐洲展開巡演,獲得熱烈迴響。(兩廳院提供)

由國家兩廳院與瑞士洛桑維蒂劇院共製,邀請知名里米尼紀錄劇團製作的《這不是個大使館》,透過三位台灣素人演員、三個不同世代的故事,將台灣國際處境以及歷史政治發展與現況搬上舞台,今年一月起在歐洲展開巡演,獲得熱烈迴響。參與演出的前駐貝里斯大使及紐西蘭代表吳建國接受央廣專訪表示,《這不是個大使館》是百分百真實的台灣故事,他很高興能向歐洲觀眾分享台灣的國際處境,很多歐洲觀眾都回饋上了一堂台灣課,他自己覺得非常值得!

《這不是個大使館》是里米尼紀錄劇團推出的新作,以紀錄劇場形式,邀請橫跨三個世代的台灣代表—退休大使吳建國、目前擔任台灣數位外交協會理事長郭家佑、出身全球最大珍珠奶茶原料供應商世家的音樂人王思雅,在舞台上帶來一場不存在的大使館開幕,在將近兩個小時的演出中,訴說屬於自己真實的故事,交織出台灣歷史、政治、經濟發展與國際處境。


退休大使吳建國參與《這不是個大使館》演出,他說不會緊張,同樣是從事外交工作,只是換不同的形式,雖然辛苦,但也覺得非常值得。(江昭倫 攝)

吳建國受訪表示,最初願意參與徵選接受挑戰的原因有三個,一是自己年紀72歲了,該經歷都經歷過,沒什麼好損失;再者,他的外交派駐生涯中,唯獨沒去過歐洲,《這不是個大使館》一開始巡演就從歐洲開始,他很樂意補上外交工作上的拼圖,更重要是有機會可以跟歐洲觀眾分享中華民國台灣的外交處境。

吳建國說,他們三位演員先前完全不認識也沒見過,導演剛開始也沒給劇本,他原本擔心萬一舞台上的呈現違背他的政治立場,約都簽了,可以反悔嗎?尤其剛開始當他遇到郭家佑時,兩人因為不同的政治立場,數度爭辯、爭鋒相對,但導演史蒂芬.凱吉( Stefan Kaegi)卻能透過他們三個人,把台灣藍綠政治立場,以及一部分人不願意觸碰政治的真實現況,如實在舞台上呈現,掌握相當精準。

吳建國笑說,《這不是個大使館》可以說為他量身打造,因為故事就從他的身世開始,他46歲收到一封信,說自已可能是別人失散的親兄弟,58歲才真正認親,以此比喻兩岸關係,「雖然有血緣關係,但也不能逼迫立即認親,應該交由時間決定」。

另外,導演一開始就在舞台上打上中文「國」字,掌握中文的拆解成立也讓吳建國極為佩服。吳建國:『(原音)整個就從「國」散發出去,台灣到底是國還是不是國?所以表達意見那個小女孩就說「Maybe Maybe」,「國」裡面就是一個口,就是人,然後執干戈以衛社稷,外面加一個領土,就是一個國家,但是把那個框拿掉的時後,它就不是「國」了,它就是Maybe了,所以她最後就一直說Maybe Maybe,台下就笑了,所以台灣到底是一個國家還是不是一個國家?』

結尾安排讓吳建國與郭家佑打太極推手,傳達導演對於兩岸關係的看法。吳建國:『(原音)他(導演)講一句話,他說推手就是用對方的力量,讓對方失去平衡,他用這個延伸我們國大陸的對抗的時候,是怎麼樣自己要站立得穩,讓對方失去重心,所謂失去重心就是失去國際輿論支持,所以他每一個都有象徵性的意義。』

吳建國說,參與《這不是個大使館》演出不會感到緊張,對他來說一樣是外交工作,只是換不同形式,最開心是導演讓他在舞台上大揮中華民國國旗,以及用中文禱告,唯一的壓力只是自己的身體是否負荷得來。此外,今年一月從德國柏林、奧地利、瑞士陸續演出15場,都獲得極大的迴響,幾乎場場爆滿,也讓他覺得辛苦排演值得了。吳建國:『(原音)我是覺得不虛此行,因為這三個月當中,我們真的有把台灣目前的處境,很完整的告訴歐洲的觀眾,所以他們都說「我們學了一課這樣」!』

今年4月,《這不是個大使館》將回到台灣參與兩廳院台灣國際藝術節演出,吳建國說,依舊是原汁原味英文版,僅會有些微調整,雖然是演得都是台灣人熟悉的故事,最重要是讓台灣觀眾看到一個外國導演如何看待台灣國際處境與台灣一路走來的發展,他也很期待台灣觀眾的反應。

《這不是個大使館》將於4月12至14日於國家戲劇院,一連演出3場。

延伸閱讀

《這不是個大使館》瑞士洛桑登場 談台外交處境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