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行動車推出機會 社工施忠志助智障者自立

  • 時間:2015-03-19 12:27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劉玉秋
精神或智能障礙者在社會中往往無法自給自足,但在雲林斗南樂活家園,卻有群身心照護協會的學員們開創了自己的人生。雲林縣身心照護協會社工施忠志推著一輛「愛在雲林行動柑ㄚ店」的旗艦戰車,載著學員們努力工作的心血,全台走透透,兜售雲林縣30多個社福團體的庇護工廠商品,除了分享雲林的農特產品,也為這群大孩子們倡議身權,協助他們自立更生。
◎庇護學員自立更生 不再遙不可及
『(現場音)鈴鈴鈴,這裡賣的是雲林的好山好水….』
施忠志已在雲林縣身心照護協會工作3年,2012年,他參加勞委會多元方案會議,為協會爭取所需經費,那時,他發現依賴政府的補助不是長久之計,也無法推動更多社福工作,因此他下定決心,要讓身心照護協會的學員在原生社區中學會自立更生,不再只是接受別人的施捨,也不要再被視為社會問題。
雲林縣身心照護協會目前收納44名成年的精神障礙及智能障礙學員,為了延緩學員的器官退化,協會過去會讓他們摺金紙、做手指頭的復健,並賺取微薄的獎勵金,施忠志在3年前開始撰寫企劃書,希望能發展照護協會自有品牌產品,並幫助學員取得一技之長。
透過雲林縣政府社會處的協助,施忠志先以租代買,建構了一台「愛在雲林行動柑ㄚ店」行動車,將雲林縣30多個福利組織的庇護產品放在這台車上,配合319鄉鎮的小型活動,全台走透透。花了3年,車上的商品越來越多,施忠志終於建置起樂活產銷體制,也成功打造社會福利庇護的品牌,如今,協會不但買下了這台行動車,也不需再拿政府的補助。他說:『(原音)雲林縣政府支持我們的企劃案,我們用3年的時間先去發展這台車子,先把通路做出來,再去發展屬於自己的品牌。產銷機制產生之後,最後開始打社福團體的品牌,這中間還讓我們到校園做洗手照護的宣導,還有生命教育的工作。其實幾乎整整3年,從第一年剛開始的時候,這部車我們沒有那麼多商品,雲林30個社會福利團體跟我們合作,放在我們車上來賣。』
施忠志先找當地農友合作,挑選種植高品質柚子、柑橘、柳橙、花生、咖啡豆等農作物的農場,讓身心智障礙學員在那兒耕作,不僅是種園藝治療,產出的農作物還能放上行動車販售,於是,這台車上賣的都是雲林當地的農特產品。
◎個別化差異適性發展 各有一片天
(咖啡豆烘焙聲)這是咖啡豆在行動車上以小火慢慢烘焙的聲音。施忠志在介紹這台「愛在雲林行動柑ㄚ店」行動車時,忍不住眉開眼笑,流露出一股無與倫比的驕傲。他說,為確保品質、且不影響其他在地農友,這些農產品從不量產;學員們則以工換物,用自己的汗水賺取實質的肯定。他說:『(原音)所以我們的概念就是在我們自己的「樂福」跟「樂活」的兩個農場作示範教育,教他們怎麼種、怎麼做,我們訓練好的這些學員帶到農場去採收。採收後他付不起工資沒關係,我們請他以工換物,比如我這一趟去折算工資,1千斤的花生折算工資給我們,我們拿出來自己生產、自己賣,這會比大盤收購的價格還高。』
為了讓學員們學習自立更生,從農耕、加工到銷售,協會讓這些大孩子們依照專長各司其職,有些學員在農場中辛苦採收,有些學員則在銷售商品時站上第一線。施志忠說,對於精神障礙的孩子,只要排除他的情緒障礙,其實工作能力不比一般人差。他說:『(原音)有的人有口才,跟我們出來賣東西;沒口才的就留在家裡作農產的加工,能下田就到田裡耕作,去別人的農場收東西,收回來自己淺加工、自己賣。我們也沒有把我們摺金紙放棄掉,要從那邊去做手指頭操作性的訓練,也是我們的一個機會。發展品牌,然後多元,什麼機會都讓他們去試,這是不一樣的訓練的機會,對他們來講都是需要的。』
不過,面對這些學員,訓練過程還是不同於一般。施忠志舉例,一般工業性生產是把5個動作縮減成3個、甚至1個動作,以節省人力;在庇護工廠卻恰恰相反,要把3個動作增加到5個動作,讓所有學員都能參與。協會也設計出一套「個別化差異」的做法,就是以點數評分給予獎勵金,越少人願意做的工作點數越高,獎勵金也就越高,協會希望藉此了解每名學員的特質及工作能力,以做為銜接社會工作時的參考。
除了幫助協會的學員進行職前訓練,施忠志也讓在地的弱勢婦女加入自立更生的行列。施忠志找來當地的社區媽媽,以「沒有少女」的諧音組成「梅少女工作隊」,以一半志工、一半工時的概念,讓這些中高齡或弱勢婦女帶領學員們嚐試各種工作,如此一來,便能用最少的經費照顧最多的人。施忠志說:『(原音)過去1個月我們這樣摺金紙,全部40幾個學員一起摺金紙,1個月的收入大概有新台幣6、7千元,可是現在因為賣花生300包就有1個月的收入。自己發展品牌才能有高利潤,然後我跟在地農友合作,我們去幫他收,收回來我們自己加工來賣,我們都做淺加工、不做深加工,我在地新鮮烤乾季節限定,賣完就沒有了,我不囤貨,賣光了我下一季有下一季的物產,我們其實是用支持代工的方法,找社區媽媽一起做的。』
◎行動車倡議身權 不需靠人施捨
『(原音)賣這些東西,也在協會做一些工作,這個是我們雲林縣的絲瓜下去做的肥皂。』葉姓學員拿著特殊的計算機,跟著行動車全台走透透,他說自己最喜歡出來賣東西,成功完成交易讓他找回了活著的自信,讓他非常開心。
施忠志感嘆的說,雲林的社福資源相當匱乏,靠政府不如靠自己,這台行動車不是只為了販售商品,更是教導這些大孩子以實際行動倡議身權,不要永遠都需要別人施捨。他說:『(原音)不要所有事情都是社工做,而是他們來做,他們來做做看怎麼會比較好,不要說我們的孩子永遠是人家施捨的概念。身權法兩公約實施後,我們希望支持我們在地成年的心智障礙者能倡議自己的權利、自立更生。政府給一些支持,我們可以自己來,一切靠自己。』
◎轉銜教育成功 小天使快樂耕耘
施忠志不僅讓學員在農場自立更生,2年多前還替學員應徵一份科技公司的清潔工作。一開始,施忠志請1位社區媽媽帶4名學員前去打掃,1年過後,科技公司又多認養了500公尺的行道樹,交給協會的學員管理,並發給1.5倍的工資,看到協會的職業訓練成功協助學員走入社會並獲得肯定,施忠志非常欣慰。
但施忠志也感嘆的說,這些學員一旦過了35歲,大部分精障者的病症會合併智障,智障者則會合併精障,病狀不會好轉,他期望社會能給予他們更多寬容與機會,讓這些孩子也能在原生社區生活得更有自信,快樂耕耘。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