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強人李光耀 打造新加坡傳奇

  • 時間:2015-03-24 17:46
  • 新聞引據:中央社、中國時報、聯合報、中央社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 編採譯
強人李光耀 打造新加坡傳奇
新加坡總理辦公署23日發布聲明,前總理李光耀(圖)於台北時間23日凌晨3時18分逝世,享壽91歲。(檔案照片)
(圖:中央社)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23日凌晨因肺炎去世,享壽91歲。李光耀領導創立新加坡,在30年內,讓深陷種族與政治衝突的新加坡發展成亞洲最富裕繁榮的國家之一,李光耀因而受到新加坡人民懷念;不過,他的統治方式也經常受到質疑。
◎被迫獨立 力推經改
李光耀在1923年生於新加坡,曾赴英國接受良好教育,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劍橋大學,回到新加坡後成為一名律師,並逐漸涉入政治活動。1965年,新加坡被迫脫離馬來西亞聯邦獨立。當時擔任新加坡自治邦政府總理的李光耀也成為建國國父。他積極推動經濟改革與發展,成立貪污調查局,並進行教育改革,使得當年社會動盪不安,人均GDP才500多美元的新加坡,在25年後的1990年,在李光耀卸任總理時,人均GDP已突破1萬美元,新加坡從一個第三世界國家,躍升為第一世界的先進國家。
而在2015年,新加坡慶祝獨立建國50週年之際,這個城市國家的人均GDP已經接近6萬美元。
◎小國自處 生存有道
李光耀治理新加坡的成就,已經成為小國在國際上生存的最佳範本。他不樹立敵人,讓新加坡獲得了不可忽視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
從冷戰時代到21世紀,新加坡先後周旋在美蘇與中美兩強之間;李光耀與兩岸關係深厚,1980年代,李光耀多次訪問台灣與中國大陸,同時與仍處於敵對狀態的兩岸領導人維持友好關係,許多評論都解讀這段時期的李光耀扮演了兩岸橋梁的角色。新加坡還擔任歐洲、中東阿拉伯國家和亞洲之間的橋樑,並成為東南亞的協調人。
李光耀清楚知道,沒有資源、強鄰環伺的新加坡,無法單獨決定自己的命運,不隨著國際大環境的變化,改變自己,根本無法生存。有專家評論說,這正是李光耀留給新加坡最大的遺產之一。
◎認清時勢 眼光獨到
李光耀對國際局勢,尤其對亞洲的處境,更有獨到的看法。有鑒於中國大陸的崛起,他在2009年警告美國,如果沒有意識到亞太地區是未來的經濟活動中心,不繼續參與亞洲事務,平衡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美國將失去在亞洲地區的經濟優勢,失去在太平洋地區的領導力,那麼,美國就會失去在世界範圍的領導地位。
他甚至在更早之前就表示,想要維持東亞的穩定,必須保持日美中三方的平衡。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2010年1月開始主張美國重返亞洲,並且於2011年11月,由美國總統歐巴馬確立這項外交新戰略,顯示李光耀在國際情勢上的獨到眼光。
當然,李光耀的這種論調受到來自中國方面的批評。
◎亞洲價值 引發批評
李光耀生平最自豪的治國方針是「亞洲價值」,主要在政治和社會方面施加控制,以求達到社會穩定,集中力量發展經濟,創造財富;再用財富改善社會、提高民眾生活水平。
不過,這也是新加坡被評為威權統治的主因,而此種見解也和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有驚人的相似處。因此,在六四事件爆發之後,李光耀對鄧小平的鎮壓決策表示支持與讚揚,就不令人意外。
西方媒體經常批評李光耀箝制新聞自由、打擊異議分子,有民主的外表卻沒有實質。在政治與社會上,政府無所不在的管制,讓新加坡被封為「保母國家」。但李光耀從來不為所動,堅持這是新加坡的生存之道。
◎新時代的調適
隨著李光耀在1990年卸任總理,並在2011年結束長達20年的資政,正式結束在政府內閣長達52年的政治生涯,由他的兒子李顯龍接班出任總理。新加坡也面臨了新時代的呼聲與變化。
2011年大選時,李顯龍就坦承,李光耀的風格已經不合時宜,執政黨的挑戰在於未來用什麼模式帶領國家。
這顯示,在新時代,尤其在網路無遠弗屆的時代,人民的意見越來越強,執政黨本就要適應時代做出改變,如果李光耀還是總理,也必須順應時代變遷的力量,而新加坡正在進行調適之中。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