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戰爭浩劫下的世外桃源—台灣經典小鎮.烈嶼(下)

  • 時間:2019-05-02 10:59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吳琍君
戰爭浩劫下的世外桃源—台灣經典小鎮.烈嶼(下)
彈痕累累的烈嶼洋樓一隅。(吳琍君攝)

小金門烈嶼總面積不到15平方公里,東與大金相隔一條金烈水道,西距廈門也只有6公里,而且就在福建九龍江口外、廈門灣內。正因為這樣的地理環境,讓烈嶼在兩岸對峙期間,成為前線砲火最猛烈的地方;又因為這樣的隔水相望,讓烈嶼在解嚴後,迄今仍保有一份鬧中取靜、遺世獨立的天然美。

最高地標 官兵最愛

為了禦敵,烈嶼到處佈滿坑道,戰爭時期就連民間起樓也限制不能超過2層樓。但是,黃厝這裡偏偏有一棟限建前蓋的三層樓,成為小金最高地標。

不要小看這棟豪不起眼的樓房,戰地任務沒有結束前,它可是阿兵哥最喜歡逗留的餐館。老闆洪木盛說:『(原音)那時候,有時候放假,整個營的阿兵哥都會到這個地方來。那時候從早上一直做、做到晚上7、8時都還在做。那時候阿兵哥太多了!所以一放假,那個找地方都沒有地方可以坐的。阿兵哥坐得比較擠一點,一桌有時候坐10幾個、20個他們有時候也坐下去,對。他們出來高興就是這樣子,吃個飯啊、聊聊天啊、看看那個錄影帶啊,就是一天打發過去啦!哈哈......』

黃厝三樓推出的一系列芋頭料理。(吳琍君攝)

洪木盛表示,當年做給阿兵哥吃的,都是些炒飯、炒麵之類的簡餐;解嚴後,他也慢慢轉型做觀光客的生意,並且發揮創意,以烈嶼最有名的「芋頭」,推出一系列的特色料理,像是干貝蚵乾飯、芋絲手捲、芋頭冰等等,同樣大受歡迎。

黃厝三樓最受歡迎的芋頭冰。(吳琍君攝)

限定美景 退潮始現

烈嶼的美,不是你想看就看得到,尤其許多海岸美景,只有在退潮時才欣賞得到。

烈嶼文史工作者洪清彰表示,以烈嶼北岸綿延1公里的「貓公石」海濱為例,就是花岡岩風化後,因土中含有大量的鐵,接觸到海水氧化生鏽,形成的紅褐色蜂窩狀的「貓公石」,這樣特殊的地質景觀,漲潮時,根本無法想像它有多美。

另外,還有最近曝光的春天限定美景「綠石槽」。洪清彰說:『(原音)我們現在所佔的位置是烈嶼的南山頭,那這裡的海岸地質呢,主要是玄武岩。那玄武岩噴發的下面呢,是金門層,那金門層的土質呢,比較容易風化,那經過海水的沖刷,就造成很多溝渠,就像一條一條的這個槽一樣。那加上春天到的時候,這個季節剛好很多藻類呢正在繁殖,所以我們看到上面的腸滸苔跟下面的石蓴呢,搭配了這個玄武岩這個各種顏色,就顯得非常地美觀。』

烈嶼春天限定美景-南山頭綠石槽。(吳琍君攝)

這可是除了新北市石門的「老梅綠石槽」之外,台灣唯二的綠石槽美景,可惜我們拍攝時,同樣遇到漲潮,來不及欣賞到它壯闊的景緻。

烈嶼海邊傾頹的碉堡。(吳琍君攝)

雖然沒拍到南山頭綠石槽全貌,不過卻意外在海邊發現一個傾頹的碉堡。洪清彰表示,這是由於風浪侵蝕嚴重,導致原有的海岸線退縮,岩壁也被掏空,蓋在山崖上的碉堡就因此墜落到海邊。仰望上方,連接碉堡的坑道還清晰可見,見證戰時的滄桑。

傾頹的碉堡上方,還可清晰見到連接碉堡的坑道。(吳琍君攝)

一水之隔 兩種人間

所幸,走到烈嶼西岸的雙口海灘時,夕陽已逐漸西下,海水也開始退潮,露出沙灘上一排又一排林立的鋼條,讓我們大開眼界。洪清彰說:『(原音)那在海灘上,我們現在看到這邊很多「軌條砦」,這是防止敵方的漁船或是軍方的船艦呢來登陸,利用廢棄的鐵軌然後做成這樣的阻礙的空間,這個設施呢,我們就叫它「軌條砦」;那在遠方、再過去那邊,我們可以看到更高的、那個是「反空降樁」,一般反空降樁的設施呢是在田野,那這邊呢,應該它的作用除了反空降之外,應該也有跟軌條砦的作用是類似的。』

雙口海灘的軌條砦一景。(吳琍君攝)

洪清彰指出,過去金門海岸都會插上好幾排軌條砦,但解嚴後,部隊裁撤、海巡尚未進駐的空窗期,許多大陸漁船就跨海而來,搬回去賣。當時一根軌條砦可賣到人民幣100元,行情相當高,也因此讓軌條砦在此期間慘遭洗劫,只剩雙口到上林比較完整。

雙口海灘的軌條砦一景。(吳琍君攝)

隨著夜幕低垂,對岸廈門卻開始華燈初上,而且越夜越喧囂,一棟棟華廈高樓不斷變換著五光十色的燈光。洪清彰笑著表示,對岸的卡拉OK甚至曾在深夜2、3時,還傳唱到雙口。

雙口海灘是烈嶼距離廈門最近的所在,華燈初上後,在此可欣賞到對岸廈門華麗的夜景2。(吳琍君攝)

但是,對洪清漳來說,與其到廈門海灘看到的都是滿滿的人頭,還不如回到烈嶼,一個人獨享整片海岸的寧靜與潮起潮落。

雙口海灘旁新設了可遠眺廈門的打卡景點,與海邊的軌條砦、夕陽相映成獨特的景緻,希望用愛化解戰爭的殘酷。(吳琍君攝)

戰地傷痕 和平無價

這也是為什麼,烈嶼鄉鄉長洪若珊會說,現在她只要到台北2、3天,就會想回家。洪若珊說:『(原音)我覺得現在在整個中華民國,以烈嶼來講,這算是一個比較慢步調的地方。那在這邊,最大不一樣的地方是:你可以很輕鬆自在,你不需要覺得急迫或是緊張。那為什麼這個地方可以讓人家這麼輕鬆自在?我覺得,整個環境就是如此,車子很少、人很少,或許在眾多人的眼裡覺得,這只是一個落後的城鎮,但是在我眼裡,我覺得這是另外一個世外桃源。』

洪若珊表示,自2013年以來,每年造訪烈嶼的旅客大約都在11、12萬人次,但是2017年起,每年成長足足有3萬人,因此去年保守估計已達17萬8千多人,其中仍以兩岸的旅客居多,而且評價都非常好。

從雙口海灘旁的碉堡射口,遠觀廈門夜景,是另一種奇特的感受。(吳琍君攝)

漫步在烈嶼小鎮上,隨處可見的洋樓,即使彈痕累累,屋瓦傾危,也難掩它原有的風華。彷彿家道中落的世族,依舊散發著既有的貴族氣息,並且毫不遮掩從八年抗戰到八二三砲戰的歷史傷痕。在這裡,沒有人比他們更了解「戰爭」與「和平」的滋味;但來過這裡,你必然痛恨戰爭、更痛恨為一己之私挑起戰端的政客。

烈嶼小鎮隨處可見的洋樓。(吳琍君攝)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