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紅毯那端/以生命經驗對話 不只同婚更盼同理

  • 時間:2019-05-24 14:22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劉品希
紅毯那端/以生命經驗對話 不只同婚更盼同理
婚姻平權大平台總召集人呂欣潔。(蕭照平攝)

今天(24日)是同婚上路首日,同運人士歷經跨世代的努力,終於盼到這一天。但即使同婚已合法化,台灣社會仍充斥著反對與歧視的聲浪,同運團體未來將走入社區鄰里,分享同志的生命故事,希望展開更深入、直接的對話,讓同性婚姻能獲得更多人的理解與祝福。(央廣記者劉品希、蕭照平採訪報導)

同志有權結婚 社會不再歧視了嗎?

『(現場原音)婚姻平權!亞洲第一!婚姻平權!亞洲第一!』

同婚專法在立法院三讀通過,於5月24日正式施行,同志運動先驅奮鬥30多年,同志伴侶終於可以登記結婚、共組家庭,但結婚了,然後呢?同志就能勇敢出櫃?社會的異樣眼光與反對聲浪就能一夕消弭嗎?

呂欣潔:『(原音)就有一個其實是很溫文儒雅的教授,男性教授,他就說,呂老師不好意思,我冒昧請問一下,你是不是有被性侵過,所以你才變成同性戀;然後他也問說,是不是你媽媽很強勢,爸爸很懦弱,所以你的家庭功能不是很完整,所以你才變成同性戀,所以其實我們會一直不停的面對這種問題。』

這是呂欣潔的親身經歷。身為婚姻平權大平台的總召,呂欣潔從事性平教育與婚姻平權推動工作已超過10年,站在第一線,面對這樣尖銳的問題,她早已有心理準備。

受性侵害過、家庭功能不完整、心理不正常、基因有缺陷,種種負面的詞彙與同性戀劃上等號,不論是因為自身宗教信仰,還是認識不足,甚至是被錯誤資訊誤導,幾十年來,台灣社會始終存在對同性戀的誤解與歧視。

同運團體這幾年來不斷動員、造勢,舉辦大型活動,終於爭取到結婚的權利,但許多民眾長期的觀念與偏見未必會隨著同婚合法化一夕消失,走過紅毯,也不代表就能獲得所有人的祝福,為了讓台灣社會對同志更理解、更友善,他們將調整方向,把戰場從街頭拉到社區巷弄。

走入社區 展開對話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秘書長簡至潔說,伴侶盟從2015年開始,每年都去環島,走遍全台灣所有鄉鎮市,在圖書館、宮廟前放電影,與長輩對話,分享同志的生命故事,只要長輩願意看、願意聽,基本上大部分的人都能接受。她希望所有「小蜜蜂」不要放棄,只要想辦法走進社區,展開更多對話,就會慢慢弭平社會對於同志的誤解與歧視。簡至潔說:『(原音)所以我們很希望現在在街頭的「小蜜蜂」,目前在各個鄉鎮市很努力地這些街頭的朋友、志工朋友,都不要放棄,因為接下來我們需要更多的社會對話,那我們就來想辦法走進社區,然後想辦法來辦很多的電影、辦很多的座談,然後讓我們…,我們覺得同志到底是什麼?多元性別到底是什麼?這樣的概念可以真正深植到每一個人的心裡。』

許秀雯(左)與簡至潔開心展示身分證的配偶欄。(劉品希 攝)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副秘書長彭治鏐也認為,這些年來,台灣年輕世代對於同志的接納度越來越高,接下來必須面對的是成人的社會教育與溝通,他們將深入社區,與在地組織合作,透過舉辦活動的方式,帶入同志議題。

不只走入社區,更要踏進偏鄉。對於同志議題,都會區的認同度明顯高於非都會區,非都會區受限於資訊較難取得、觀念相對保守,更需要實際接觸,才能化解疑慮。婚姻平權大平台總召呂欣潔說:『(原音)越偏鄉的地方,我們越去,主要是希望把這樣的資源可以帶到全台灣的各個角落,像那種社大,那種很偏鄉的社區大學那種地方,或者是說,我們也曾經帶過一整批的同志,一路從花蓮北一路講到花蓮南,就是停了大概10幾個不同小的鄉鎮,然後一路到台東,像這樣的經驗,我自己認為非常的珍貴,那它其實也會種下、在全台灣各地種下性別平等的小種子。』

婚姻平權 開啟新的社會對話空間

在去年公投到今年立法的過程中,反同聲浪在動員下高漲,並混雜著宗教與政治因素,令人不禁懷疑是否真能透過不斷接觸、對話就扭轉這些觀念,但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王增勇樂觀看待,他認為婚姻平權邁進的這一大步確實讓社會開啟新的對話空間,與同志真實的接觸經驗將取代過去「聽來的」想像,讓大家不得不正視「同志」就是你我身邊那個再正常、平凡不過的他。王增勇說:『(原音)婚姻平權之後,同志的伴侶關係就會浮上檯面,大家就會有機會,不是透過標籤認識,也不是透過汙名在認識同志,而是會透過真實的經驗,越來越多的人就會有機會看到自己身邊的朋友、親人、甚至於同事,他們去結婚,我覺得那一個真實的看到人,這些同志的伴侶關係是什麼,它會打開一種新的對話空間。』

試著出櫃 獲取理解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副秘書長彭治鏐則認為,在社會溝通對話的過程中,同志也必須試著「出櫃」,才能讓更多人有看見並接觸同志的機會,有了認識與交往,才有機會消除歧視。彭治鏐說:『(原音)我們也覺得同志朋友如果行有餘力,特別是比較青壯年以上的同志朋友,如果生活中生活穩定,一切大致OK,也許可以想一想怎麼樣試著出櫃,那不一定要馬上對自己最親近的家人,可以先從比較支持的平輩朋友開始,或是同事,因為我們自己覺得,這些年的經驗發現,當一個同志朋友說自己的生命經驗跟故事的時候,其實身旁的朋友們是最能夠快速理解跟接納的。』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副秘書長彭治鏐。(劉品希 攝)

台灣社會對於同志議題的立場如此分歧,除了認識與對話不足,惡意的假訊息散播更加深彼此的對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王增勇認為,政府在面對這些假訊息時,有責任適時提供正確的訊息,並制止假訊息,避免有心人士的惡意操作。

就算不同 也該被相同對待

台灣在婚姻平權這條路上走了幾十年,如今彩虹終於升起,但在彩虹背後,仍藏著懷疑與恐懼,社會溝通對話的路還很漫長;法律不能為偏見服務,人心也不該被偏見所囿,唯有更多傾聽與同理,社會才能更和諧,即使彼此間或有不同,也應享有同樣的權利。

同婚為台灣歷史開啟新頁,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秘書長簡至潔的這番期許,正是台灣走在婚姻平權的路上最重要的功課。簡至潔說:『(原音)我真的很希望就在這一刻開始,所有的和解都可以開始發生,不論是跟我們的朋友,跟我們的家人,跟曾經跟我們對立的人,跟我們在群組裡面吵架的人,這個社會,每一個人的和解開始發生,我想這個社會才會真正的走向平等、平權,並且接納所有跟我們不一樣的人、有差異的人。』(央廣記者劉品希、蕭照平採訪報導)

紅毯那端 專題系列報導

系列一/同婚衝撞社會更進步 
系列二/同婚帶來商機有多少 
系列三/同婚出櫃盼與社會對話 
系列四/同婚的價值與政治之爭
系列五/同婚保障也是責任承擔

相關留言

紅毯那端 同婚登記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