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擬真商品印塑膠危害警語 綠色和平盼企業與民眾力行減塑

  • 時間:2019-10-04 11:0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蕭照平
擬真商品印塑膠危害警語 綠色和平盼企業與民眾力行減塑
台灣「綠色和平」透過擬真商品吸引民眾目光,並將商品的塑膠垃圾危害寫在包裝上,除了提醒海洋塑膠垃圾的嚴重性外,也呼籲業者跟民眾要以行動力行減塑。(蕭照平攝)

台灣「綠色和平」透過擬真商品吸引民眾目光,並將該商品的塑膠危害寫在包裝上,除了提醒海洋塑膠垃圾的嚴重性外,他們也藉此呼籲業者跟民眾要以行動落實減塑。

台灣「綠色和平」在台北辦公室前擺了一個開放式貨架,雖然擺滿了洋芋片、水果盒、餅乾等各式產品,但仔細一看其實都是逼真的模擬商品,特別的是,每一個包裝都加註了塑膠材料對環境危害的提醒。


(蕭照平攝)

台灣「綠色和平」媒體與推廣主任陳瓊妤就說,有不少路過的民眾會特地拿起模型自拍,這同時也提醒了民眾要注重環保意識。她說:『(原音)一開始都會以為是真實的商品,可是看一看會發現這不是一般商品,會把玩並看一下內容資訊是什麼。』

台灣「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凱婷解釋,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構想,就是想提醒民眾平常消費的乾貨、生鮮等產品都有塑膠包裝;她進一步表示,台灣「綠色和平」先前在六都與宜花地區進行調查,發現有近8成商品都有塑膠包覆,而這些塑膠就是海洋塑膠問題的主要來源。她說:『(原音)裡面所使用的一次性塑膠包裝,正是現在造成海洋生態危機,非常主要的塑膠污染的來源,因為這些一次性塑膠製品在短暫使用後就會立刻變成廢棄物。』


台灣「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凱婷表示,在六都與宜花地區調查,發現有近8成商品都有塑膠包覆。(蕭照平攝)


(蕭照平攝)

張凱婷提醒,減塑已經是世界潮流,更有不少歐美通路業者承諾要以可重複使用的包裝作為新興的商業模式,例如英國的維特羅超市(Waitrose)就在其中一間門市,嘗試將超過200種商品改用無包裝的販售模式,消費者必須自備容器才能帶回家,另外,國外也興起用可重複使用容器來運送產品的物流行業,相關發展都顯示減少一次性塑膠包裝是有可行的替代方案。她說:『(原音)不管是冰淇淋還是果汁、牛奶這樣的商品送到家裡時候,包裝本身你可以退還給物流業者讓他可以再次使用的。』

台灣「綠色和平」表示,「源頭減量」跟「重複使用」是面對塑膠問題最有效的策略,呼籲民眾跟企業用行動力行減塑。


每年有數億支寶特瓶流入自然環境,成為塑膠垃圾。(蕭照平攝)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