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雨不來停灌作業啟動 是共體時艱還是農業又被犧牲?

  • 時間:2020-10-18 18:2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陳林幸虹
雨不來停灌作業啟動 是共體時艱還是農業又被犧牲?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17日表示,水稻停灌每公頃新台幣14萬元補助,可具體保證一定遠高於桃園市、新竹與苗栗縣農民可得到的收入。(圖: 中央社)

儘管今年有10多個颱風生成,但由於並未進來台灣,全台面臨缺水,農委會近期宣布北台灣1.9萬公頃農田停灌並進行補償措施。儘管農委會強調,台灣面臨56年來首次無颱風造訪,停灌是不得不做出的決定,但對於農民而言,每次缺水,限水卻是農業排第一。到底是「共體時艱」還是農業又被犧牲?

台灣今年面臨1964年以來首次無颱風造訪,6至10月上旬各水庫集水區降雨量為歷史平均值2至6成,水情吃緊。農委會近期宣布,桃竹苗地區1萬9千公頃農田將實施停止灌溉,並給予受影響農民最大的照顧,因此,從17日開始,啟動補償措施,稻作停灌每公頃新台幣14萬元,約高於桃竹苗每位水稻農民可得收入的5%。

儘管有錢可補償,但目前在金山契作水稻的彩田友善農作執行長楊儒門表示,依照「水利法」第18條規定的用水標的順序,家用及公共給水優先,其次依序為農業用水、水力用水、工業用水、水運、其他用途等,但每次限水,就是農業首當其衝,對農民而言,剝奪感就會很嚴重。楊儒門說:『(原音)不能說都只有犧牲誰,如果說大家要共體時艱,就不是只有對農業,相對也要對提出對工業的措施,那種「絕對剝離感」和「相對剝離感」是不一樣的。如果相對有提出工業的措施,農友心理面的相對剝離感就不會那麼嚴重。如果只限制農業,農友的絕對剝離感就會出現。』

楊儒門也表示,這次停止灌溉,雖然政府也給了補助,但農友種植作物,除了金錢收入,也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現在稻子已經到了開花抽穗的時間,這個時間點停灌,對於農民不是只有錢的問題,而是對土地的情感,畢竟再過幾個月就可以收成。

不過,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則表示,這次情況完全和過去不同,畢竟即使不停灌,將所有民生和工業用水全給農業使用,農民還是不夠,因此農委會為了農民的收入和生活的安定,才做出這樣的決策。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