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香港批鬥潮:誰是強求表態的得益者?

  • 時間:2021-06-12 22:26
  • 新聞引據: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香港批鬥潮:誰是強求表態的得益者?
2019年社運之後香港社會黃藍對立,藝人表不表態也成為兩難。圖為香港星光大道。(圖:foter)

你上一首聽的廣東歌,是哪一首?

幾年前,在香港街頭問及年輕人喜歡哪一位歌手,不乏回答防彈少年團、Billie Eilish等外國流行歌手,至於香港樂壇有何新星,似乎無人問津。對香港年輕人來說,當流行曲紅起來,便自然會傳到自己耳邊,而誰是第一個決定哪首歌曲流行的人,他們並不關心。

香港本土娛樂文化再受關注

事實上,軟文化一直是香港特區政府缺少關注,或說是特地不關注的一個範疇。看見韓國輸出軟文化的成功,中國也以自己擅長的「抄」功抄出一系列節目,此類節目甚至打進香港市場,香港不少中學生亦在這種滲透下不再抗拒中國文化,由此可見,在香港特區政府阻擋本地娛樂工業及中國政府致力發展軟文化的雙雙合作下,這種把香港人及香港文化「混淡」的方式是成功的。

自2019年,香港社會運動爆發,香港人的民族意識再創新高,年輕一代開始發現軟文化的重要性,並提升對香港本土娛樂文化的關注及重視。「本土」情懷再次獲得關注,加上香港電視台不再一台獨大,主打年輕人市場的ViuTV推出的節目及藝人雖然實力有待改善,但在香港人如此重視本土工業的情況下,亦受到了極大的歡迎,其中尤其以選秀節目《全民造星》所誕生的兩隊男子組合—Mirror與Error最為明顯。

香港有屬於本土的電視台及藝人,而本地歌迷及觀眾亦相當接受,這本是一大美事。但在成為全城熱話的同時,這些電視台及藝人亦受到了很大的抨擊,當中在日前鬧得沸沸揚揚的,亦是本文所希望討論、從2019年社運開始便有的一個香港文化—鬥黃鬥藍。

鬥黃鬥藍 藝人被迫表態

從2014年香港雨傘運動的表態時期開始,黃,是代表支持抗爭者的一方;藍,則代表支持政府的一方。鬥黃鬥藍,顧名思義,則把人二分成兩個派別。此種風氣2014年曾經出現,但在2019年起則更為興旺。幾乎每個藝人,只要不表態,便會被批鬥;儘管表了態,但當不能達成同陣營市民的期望,亦不會被輕易放過。

社運經歷兩年,香港人的生活逐漸接近往常,他們的生活中需要娛樂,ViuTV前陣子推出了《Error自肥企画》,最近推出了《調教你Mirror》,不少香港人工作後趕回家,便是為了能夠準時追上節目,甚至連幕後製作組也跟著節目一炮而紅,可見這兩個節目在香港的受歡迎程度。不只是電視媒體,香港四大Youtube頻道「啱Channel」、「試當真」、「小薯茄」和「FHProduction」在四月進行的四台聯播亦受到香港觀眾的大力支持,並被認為是為香港KOL界掀開了新的里程碑。

這樣看起來,香港本土娛樂文化似乎正走上蓬勃之路,但在此同時,日前卻再有一番聲音傳出,說香港人「已經忘記了抗爭的義士」、「原諒了藍營」等,原因正是他們看見身邊許多香港人只顧娛樂不理抗爭,而且許多人所追捧的Mirror及Error雖有成員曾經表態,但在走紅後接回來的廣告當中卻有被香港人所定義為「紅色資本」、「藍店」的企業。對於這樣的說法,有人表示贊成,認為當藝人為敵對企業代言,便再也不是同路人;亦有人認為這個說法過於苛刻,難得現時走上街頭,香港人認識的音樂、藝人不再只來自國外娛樂文化,香港人應該好好支持這些本土藝人,而非強迫表態。兩派人士眾說紛紜,掀起了一場批鬥潮,甚至有曾以「黃色經濟圈」命名的專頁亦疲於這些批鬥,更名為「良心經濟圈」。

誰是強求表態的得益者?

筆者作為一名流亡港人,旁觀著這場批鬥潮,只想問在場內的香港人一個問題:我們是為了什麼而要得到別人的表態?

許多人沒有深入想過這個問題,只覺得看見有人表了態,所以其他人也應該表態。但這個行為背後的動機到底是什麼?是為了使香港人記得抗爭?為了給自己一個批鬥對象?還是為了使自己感覺比較良好?

作為一位社會運動參與者,筆者很清楚,自己於這數年所作出的任何行動及決定,都是出於自己的個人選擇,抗爭或不抗爭;勇武或和理非;留港或流亡等。筆者提醒自己作出了決定,亦提醒自己尊重別人所作的決定。討厭的藝人表態支持抗爭,筆者會欣賞;喜歡的藝人表態支持抗爭,筆者會棄追。他們表態是他們的決定,筆者對此事的態度是筆者的決定,別人不能篡改我的決定,我亦會支持別人的決定,這便是筆者追求的民主社會。

如果這是一場為了抗爭而掀起的批鬥潮,筆者希望同路人了解,強逼他人表態不只是對他人的不尊重、對自己的不信任,亦是對極權而言分散民眾凝聚力的最佳助力。香港人,願我們都不會忘記誰是我們真正的敵人。

作者》彼岸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