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受制國安法 青天白日旗已成香港曾經

  • 時間:2021-10-15 15:02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詹婉如
受制國安法 青天白日旗已成香港曾經
昔日的香港調景嶺,素有「小台灣」之稱,隨處可見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圖:wikipedia/CC-BY-SA-3.0)

為慶祝「雙十」國慶,過去香港民間活動隨處可見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今年徹底消失。9月,香港保安局警告,在港舉行慶祝活動可能觸犯《國安法》。港英政府時期,曾有「小台灣」之稱的調景嶺及旗海飄揚,已成為老照片中永遠的追憶。

調景嶺旗幟飄揚 曾為反共堡壘重要象徵

港區國安法實施1年後,香港親台團體辦理的中華民國雙十國慶活動消失,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不再飄滿香江街頭。

美國密蘇里大學歷史系楊孟軒副教授15日接受央廣「港事大排檔」節目訪問,感嘆香港與中華民國歷史上曾經十分緊密,現在一切僅能追憶。

楊孟軒說,看過拍攝於七零年代調景嶺老照片的人,必定會對山丘上櫛比鱗次的小房子,插滿中華民國青天白日國旗印象深刻。

他提到,調景嶺早期居民,係於1949年間國共內戰時逃至香港,大部份成員來自國民黨軍隊,英國殖民時期,政府將這些人集中於地處偏遠的調景嶺管理,調景嶺因此成為這群流亡人士中繼站;有暫時容身之地後,居民卻在諸多政治考量下,非人人能如願到台灣,逾萬名、在全盛時期甚至達到兩萬人的調景嶺居民,只能胼手胝足的在此建立家園,過著清苦的日子,卻也因此,成為冷戰時期,自由世界中獨特的反共堡壘。

文化大革命後「大逃港」 中國難民至港避難

楊孟軒表示,國共內戰後,小小的香港擠了百萬難民,港英政府初始兩、三年採救濟安頓,但能給予的實質協助愈來愈少,隨後,受西方教會協助,調景嶺居民才得以永久安身。

不久後,中國在毛澤東統治下,文化大革命導致饑荒、民不聊生,「大逃港」出現,又一波波難民逃至香港。據研究史料,楊孟軒說,港英政府因採英語教育,培植殖民統治菁英,香港中文教育十分匱乏,於是國民黨政府出資協助,將中華文化入港,再加上調景嶺成員組成特殊,外界將其視為中華精神、文化延續基地,對中華民國產生向心力;大街小巷懸掛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畫面,成為當時的日常。

如今,調景嶺這一頁滄桑史,隨著居民逐漸融入香港本地社會、營區的清拆與九七主權移交,一切只能留存在記憶裡。

近兩年,香港政治環境受到限縮,不少港人來台定居,楊孟軒指出,歷史因素下,台灣與香港曾關係緊密,因此,他鼓勵香港年輕朋友,選擇赴台讀書或做研究,皆為非常值得的生涯規劃,而他也期待,台灣民眾能歡迎港人的到訪。

詳細訪談內容,請收聽10月15日播出的「港事大排擋」節目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