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近30萬外配握選票 新住民籲強化工作權保障

  • 時間:2024-01-10 11:38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陳念宜
近30萬外配握選票 新住民籲強化工作權保障
全台超過29萬名外籍配偶具有投票權。(示意圖/Freepik)

2024總統大選倒數計時,全台超過29萬名外籍配偶具有投票權,這群人最在乎的議題之一就是工作權益的保障,然而,受限於法律,新住民競選、考取公職條件嚴苛,另一方面,他們常見的職涯選擇例如新住民語教師或是通譯人員,這些領域缺乏系統性專業化制度,導致報酬偏低。專家學者主張,台灣應更重視外語專業、成立外國語大學,培養專業語言人才是解決問題第一步。

新住民參政權嚴重受限 選個地方民代得等10年以上

在台越南人麥玉珍:『(原音)我25歲來台灣,我拿到身分證31歲了,我31歲還要等10年喔!我拿到身分證,我要等10年,10年後我才能參政。(記者:這麼久?)是啊!所以,設立這樣的法律,表示我們外國人在台灣是公務人員或公職人員都很難啦!大家都說「支持年輕人」,我們這些老娘要出來參選,人家就覺得「年紀大了!」是不是這樣?』

來台28年的越南新住民、台灣新住民黨黨主席麥玉珍無奈地說,外國人或無國籍者好不容易拿到身分證、歸化為台灣人,卻連選個地方民代都要等10年,她直呼條件太嚴苛;此外,根據《兩岸關係條例》,中國人必須在台灣設有戶籍達10年以上,才能擔任公教或公營事業機關人員。南洋台灣姊妹會秘書長陳雪慧表示,的確聽過中國籍配偶抱怨在台工作權被嚴格限縮的問題。陳雪慧說:『(原音)坦白說,這個部分的問題,東南亞的姐妹稍微少一點,但是,中國籍的姐妹比較有這個問題,因為中國籍的姐妹她們一般中文能力會比較好,所以,她們在相關的公務員考試,我聽過有幾個姐妹是有考上的,但是,考上了之後呢,她可能要10年以上才能去就任。』

南洋台灣姊妹會秘書長陳雪慧。(陳雪慧提供)

專業化不足 通譯、新住民語教師普遍「薪」情不佳

那麼來自東南亞的新住民會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呢?隨著在台外籍人士越來越多,外語人才需求也越來越高,不少東南亞新住民靠雙語能力吃飯,其中,擔任通譯人員或新住民語教師都是常見的職涯選擇,但是,薪資行情普遍不佳。

號稱是全台第一位拿到法律學位的口譯員、台灣法律口筆譯員協會理事長傅玫玲認為,這和專業化程度不足有關,以司法通譯工作為例,實務現場亂象叢生,其實高等教育應承擔一部分的責任。她說:『(原音)後來,我發現這個東西慢慢會需要專業化,因為我在研究的過程當中,發現國外(司法通譯)很專業,但是,教育部願不願意去把多一點專注力放在這邊?因為比方說如果今天教育部或者司法院說一聲「我們未來要發展這個東西」的話,那現在老師會不會開始培養學生去走這個方向?就是說這個東西一定要先有人喊一個頭嘛!我們未來這個東西才會成形,它都沒有的話,大家怎麼知道呢?那就連開始都不會有。』

台灣法律口筆譯員協會今年在南臺科大舉辦第一次會員大會合影留念。(圖:傅玫玲提供)

長期關注新住民權益的泰語老師洪銘謙也指出,在台灣的大學裡,外語科系五花八門,不只有常見的英文系、日文系,連距離遙遠的國家例如俄羅斯、法國、德國都有相應的俄文系、法文系、德文系,但是,東南亞以及南亞多國語言科系卻幾乎不存在於台灣高等教育機構。他說:『(原音)你沒有科系,沒有專業的老師,你就不可能有專業編輯教材了!今天日本新住民他的二代在台灣,你說他沒辦法學到好的日文教育嗎?台灣一大堆日文系啊!韓國人也可以學到(韓語)啊!美國籍、法國籍、德國籍都沒有(語言教育)問題啊!台灣沒有缺這些老師啊!你隨時要編輯這些教材都是可以的,可是,問題是你現在沒有泰語系、印尼系、越南系,你去哪裡編(教材)?你光是要找老師來編輯就沒辦法做到了,所以,這是根本性的問題,他們(新住民)在第一線跑的過程當中,為什麼他們沒辦法獲得好的待遇?如果今天他沒有專業背景,你給他好的待遇,這對其他族群是不公平的,對吧?你就沒有專業背景嘛!』

效仿法國 專家學者建議用母語學會全人類的知識

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助理教授洪銘謙進一步說明,台灣不重視外語專業的問題,其實早在國民黨來台時期就種下禍根,當年許多學校包含清華大學、東吳大學都在台復校,唯獨外國語大學被遺漏。他說:『(原音)北京有個北京外國語大學,那它(國民黨)為什麼沒有復校?因為沒有要讓台灣人懂太多外國的事情啊!不然東北亞、很多國家都有外語大學,日本、韓國都有,因為外語大學是這個國家裡面所有外在資訊翻譯的關鍵大學,你要把任何語言翻成這個國家語言的時候,外語大學是唯一的橋梁,它不只是外交官的來源,它也是國家的翻譯庫,甚至它們也會有國家翻譯局,因為它們的觀念是「我希望我們人民可以用我們的語言學會全人類的知識」。』

洪銘謙認為,不能再把東南亞語言、新住民語只當作新二代跟爸媽溝通的工具而已,他建議向傳授近百種語言的法國國立東方語言與文明學院(L’Institut national des langues et civilisations orientales)看齊,在台灣成立外國語大學,不只有助新住民語言專業化、強化新住民工作權保障,也能促進台灣從全球吸納更豐富多元的知識與觀點,進一步增強國力。他說:『(原音)像我在推泰國一樣的道理,泰國是一個從以前到現在都夾在兩大國之間活下來的國家,它如何讓自己不被殖民、怎麼樣活下來?這不值得台灣學嗎?台灣現在是夾在兩大強權中間,泰國800年的歷史都這樣,它800年間都是活在兩個強權之間,都是一直夾擊、夾擊、夾擊它,它們還有被人家統治過,被緬甸打敗過,我們每天喊賣台,真的有賣過嗎?泰國有耶!兩次!它們賣自己的國家賣給緬甸人兩次,你看多優秀!這種歷史我們就要讀一讀啊!』

洪銘謙強調,語言承載文化、歷史,由於人類會曲解、創造每個詞彙的含義,流行語不斷推陳出新,AI需要時間學習人類智慧,因此永遠會慢人類一步,所以,不同語言之間的轉譯工作沒那麼容易被AI取代。他期待台灣政府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看待外語教育,好好珍惜在台外籍人士的長才。

 延伸閱讀 
移工心聲誰人知?台灣通譯制度為何孵不出來?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