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台藝術家蘇匯宇首部長片 德國跨媒體藝術節登場

  • 時間:2024-02-07 08:24
  • 新聞引據:中央社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台藝術家蘇匯宇首部長片 德國跨媒體藝術節登場
台灣藝術家蘇匯宇和媒體考古學、芬蘭學者帕里卡在柏林跨媒體藝術節對話,呈現出一場追尋現代與渴求未來的集體記憶。 (圖:中央社)

台灣藝術家蘇匯宇首部電影長片「未來的衝擊-永恆的消逝」受邀於柏林跨媒體藝術節播映。映後蘇匯宇和媒體考古學、芬蘭學者對談,呈現出一場追尋現代與探索未來的集體記憶。

柏林跨媒體藝術節(Transmediale 2024)1988年誕生,歷經超過30年發展,成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數位文化藝術節之一。從專注於錄像藝術的展覽,轉變為一個融合媒體理論、科技、文化政治的當代藝術論壇。

「未來的衝擊-永恆的消逝」是此次藝術節亮點之一,其創作靈感來自於未來學家托佛勒(Alvin Toffler)著作的「未來的衝擊」一書。蘇匯宇接受中央社訪問時透露,這本書是他在整理祖父遺物時偶然發現,十分驚訝初次中譯版本發行,是在思想相對不自由的70年代。

隨後蘇匯宇開啟一連串田野調查,並透過他擅長的「補拍」(re-shooting)進行「未來的衝擊」系列創作。2021年間,他決定將系列作品發展成長篇電影,在和製片勘景後,找到了北回歸線紀念碑、恐龍公園、五彩巨龍、廢棄旅館等看似不合時宜的大型建築及荒蕪之地。

蘇匯宇說,此部作品展示了許多台灣在冷戰時期的建築物,反映當時台灣社會急速現代化的影響,並透過「補拍」技巧訪問這些場景,更將建築物與自身閱讀「未來的衝擊」一書的記憶連結,創造出跨越時空對話,呈現過去對未來的想像,也有當下對過往想像的再詮釋。

這樣對過往的書籍、影像、文化媒介的重新審視與詮釋,是媒體考古學、芬蘭學者帕里卡(Jussi Parikka)深耕的主題,在映後座談會上,帕里卡認為「未來的衝擊-永恆的消逝」巧妙結合個人與台灣集體記憶,呈現一個關於時間、記憶與身分認同的複雜故事,還探討AI、頭部移植手術等科技發展對人類影響。

另一方面,帕里卡也對蘇匯宇如何透過錄像藝術探索記憶、歷史、建築、身體政治及流行文化等層面,感到好奇與讚賞。蘇匯宇說,這部作品旨在「修復我們的記憶或我們的敘事」,這樣的創作方法讓帕里卡很有共鳴。

不少觀眾映後問答對於台灣在地緣政治的角色十分有興趣,因此台灣人如何與世界談論、溝通政治,也成為蘇匯宇目前正在籌拍的長篇政治喜劇作品的核心主題,他 興奮地表示,「電影中將會出現超多地獄哏喔」,要大家拭目以待。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