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六四34年/恥辱柱重現台北 創作者將潑漆視為台灣連結

  • 時間:2023-05-30 18:58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程寬仁
六四34年/恥辱柱重現台北 創作者將潑漆視為台灣連結
「恥辱柱」去年遭有心人士潑上黑漆,今年「原封不動」在中正紀念堂展出。(程寬仁 攝)

華人民主書院協會在中正紀念堂舉辦「當代民主藝術展」,去年遭人潑漆的國殤之柱「恥辱柱」也重現眼前。由於創作家高志活認為,「恥辱柱」上的黑漆使這件藝術品和台灣土地有所連結,可不視為污損,因此,華人民主書院協會決定以原貌展出,並提醒國人能以不同視角,看見「恥辱柱」作品上的各個細緻之處。

中共不斷滲透 「恥辱柱」受波折

丹麥藝術家高志活(Jens Galschiøt)以「國殤之柱」為名,創作一系列6座大型公共藝術,其中一座是為了紀念1989年的六四事件,於1997年完成的銅雕作品,上頭刻有無數個身軀扭曲、面容痛苦的人像,象徵被血腥鎮壓的死傷者,這件作品原本在香港大學校園廣場展示,後來因香港國安法實施,讓校方在2021年底決定移除作品,香港官方今年5月更將作品查扣,作為相關證物,引發議論。

台灣華人民主書院協會去年製作高3公尺多的縮小版國殤之柱「恥辱柱」,並於六四33週年期間,在中正紀念堂展出,結果遭人潑漆破壞,一審法官在今年3月以毀損罪,分別判處3名涉案者3到4個月刑期,得易科罰金,全案還可上訴。

華人民主書院協會理事長曾建元表示,這起事件勢必和中共在台灣的第五縱隊有關,「恥辱柱」遭破壞,代表對岸的國家暴力滲透,延伸到台灣的土地上;他說,藝術家高志活也認為,保留和記錄這片潑漆有其意義,也在提醒中共的滲透或暴力無所不在,台灣民主需要防衛。

曾建元:『(原音)他覺得在這個藝術品當中,因為在台灣這個土地上發生的事情,還可以再發生其他的意義,那它就會和我們這個土地產生連結,它就不是一個純粹從香港搬過來的一個複製品,它跟我們台灣的土地連結在一起,它有了本土的生命,所以從藝術家的角度,他是覺得說不用把它視為是污損,而是這藝術品的一部分。』


「恥辱柱」上有無數個身軀扭曲、面容痛苦的人像,被潑上黑漆後,藝術家高志活將此視為一種在地連結。(程寬仁 攝)

觀賞「恥辱柱」 內行看門道

曾建元指出,民眾在看「恥辱柱」的時候,可以掌握幾個重點,首先當然是整體造型。曾建元:『(原音)「恥辱柱」在全球有好幾座,上面這些受難者的這個表情,還有他的人種,是各國都有,不是單純屬於中國或屬於台灣,同樣的這個作品,它呈現的是人類共同的經驗,面對國家的暴力、專制獨裁、權力濫用的時候,人民都有可能會面臨同樣的遭遇,只是它會和不同的地方、當地的歷史結合起來,出現不同的意義,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恥辱柱」在香港又有另外的名稱叫「國殤之柱」的原因,因為它和中國「六四」的意義連結起來。』

曾建元提到,他們複製了「恥辱柱」,也稱它為「香港恥辱柱」,因為香港國安法實施後,香港的公民社會全然破滅,是所謂一國兩制的恥辱;在台灣,又因被潑上黑漆,出現了另一層意義。曾建元:『(原音)全球「恥辱柱」當中,只有台灣這個臉是焦黑的,我們可以從那個焦黑的表情當中,更清楚的看到他們受苦跟他們的痛苦,那我想台灣的觀眾可以從這個畫面當中,看到這個作品更立體的一面,再延伸到更多的解釋,或者觀看的經驗。』

中國六四屠殺 台灣空間解嚴

曾建元強調,「恥辱柱」的底座也是值得注意的地方。曾建元:『(原音)這原來是香港的「國殤之柱」,所以它上面會記錄「六四屠殺」,有這樣的字樣;另外一個,我覺得大家可以去看上面它有中、英文的「老人不能殺死所有的年輕人」這樣的字樣,就象徵民主運動隨著世世代代,有更多新的世代年輕人出來,像這一種運動的精神,只要記憶能夠長存、能夠保存下去,它將會生生不息、會薪火相傳,總有一天,這個理想會有可能實現。』

「恥辱柱」在中正紀念堂中央通廊展出,一旁的展覽是「蔣中正總統與中華民國」展。曾建元說,這種畫面只有在一個民主國家、空間已經解嚴的地方才會出現,也顯現出台灣言論自由,且兼容並蓄的景象。


「恥辱柱」和「蔣中正總統與中華民國」展,同步在中正紀念堂展出。(程寬仁 攝)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