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50年過去 季辛吉和黎德壽仍是諾貝爾和平獎最大敗筆

  • 時間:2023-09-28 13:28
  • 新聞引據:採訪、法新社
  • 撰稿編輯:楊明娟
50年過去 季辛吉和黎德壽仍是諾貝爾和平獎最大敗筆
諾貝爾和平獎1973年頒給當時的美國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圖) 。(白宮資料照/1975年4月29日)

1973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當時的美國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和北越外交官黎德壽(Le Duc Tho)。時隔50年,這仍是和平獎有史以來的最大爭議之一。

季辛吉和黎德壽之所以獲獎,是為了表彰他們為了協助終止越戰、簽訂「巴黎和平協約」(Paris Peace Accords,1973)。但事實上,和平協約簽署後,越戰不僅不見停火,還持續了3年多,直至1975年才結束,並導致南越淪陷。

在得獎名單公布後,引發反越戰者大肆抨擊,挪威諾貝爾委員會的兩位委員在批評聲浪中下台。

在各方壓力下,黎德壽以越戰尚未停止,拒絕領獎;季辛吉則請美國駐挪威大使代領。

以諾貝爾獎專家史魏恩(Asle Sveen)的話來形容,這是諾貝爾和平獎史上「徹底的慘敗」,「是最糟糕的得獎者」。

1973年10月16日,這項宣佈在全世界引起了轟動。史魏恩說,「這不是和平協定,而是迅速宣告破裂的休戰」。

或許最重要的意義是,在國內強烈的反戰情緒中,這是美國從越戰泥淖中撤軍的機會。

1973年得獎名單的爭議,導致兩位不滿的諾貝爾委員會成員辭職,也是歷史上的第一次。

在美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發表一篇關於「諾貝爾戰爭獎」(Nobel War Prize)的社論;哈佛大學的教授則寫信給諾貝爾委員會,批評這個「超出正常正義感的人所能接受」的選擇。

美國諷刺歌手湯姆·萊勒(Tom Lehrer)則說,有了這個獎,「政治諷刺就過時了」。

今年已100歲的季辛吉,是當年被批評的主要目標。他被指控導致戰爭蔓延到鄰國柬埔寨,並下令對河內進行大規模轟炸,以增加談判桌上的壓力。

季辛吉也因為在1973年支持獨裁者皮諾契特(Augusto Pinochet)在智利發動政變,推翻民選總統阿耶德(Salvador Allende)而受到抨擊。

至於知名度較低的黎德壽,是一位強硬派,是兩年後的1975年,北越入侵南越的策劃者之一。

直到現在,黎德壽是唯一一個拒絕領取諾貝爾和平獎的人。

他在寫給諾貝爾委員會的電報中指出,「當巴黎協議得到尊重、槍聲平息,南越真正恢復和平時,我會考慮接受這個獎項」。

至於季辛吉,則由於擔心引發眾怒,他宣稱要參加北約組織(NATO)會議,無法去奧斯陸領獎。

在西貢於1975年淪陷後,季辛吉曾試圖將獎項送回諾貝爾委員會,但遭到拒絕。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