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稻米供過於求 農委會啟動一系列措施穩稻農收益

  • 時間:2019-04-24 17:2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陳林幸虹
稻米供過於求 農委會啟動一系列措施穩稻農收益
農委會24日宣布啟動一系列措施,希望能夠穩住稻農收益,以利稻米產業在國內的發展。(AFP)

台灣國內第一期稻作將從4月下旬,由南部高雄、屏東,一路往北收割,不過,目前國內稻米供過於求,再加上今年第1期稻作稻熱病疫情頻傳,農委會擔憂影響糧商收購意願,因此今天(24日)宣布啟動一系列措施,希望能夠穩住稻農收益,以利稻米產業在國內的發展。

為減少稻農損失,農委會農糧署規劃,今年將放寬餘糧收購,也就是依照過去5年,各縣市每公頃稻穀的平均產量,再加上1成,就可以幾乎把農民生產的稻穀全部收購。舉例來說,以每公頃稻穀的平均產量為7千公斤計算,加上1成全國的平均加權之後,就是7,700公斤,並扣掉計畫收購和輔導收購,餘糧就會從原來收購3千公斤,增加至4,500公斤。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說:『(原音)扣掉計畫收購和輔導收購,餘糧就會從原來的3千公斤,增加至4,500公斤,各縣市會不同,因此為符合實際的做法,用各縣市的產量去加權10%之後,把這些稻穀全部收進來。』

由於稻農擔憂進口米衝擊國產價格。農糧署也指出,每年14萬噸的進口米,農委會掌握9.4萬噸,今年會加強控管,所掌握的進口米數量,會低於二分之一釋出於市場。

另外,農委會也積極拓展公糧外銷,2017年才外銷170公噸,去年決標的12萬公噸稻米持續履約外銷中,近期將再標售15萬公噸。農委會也預估,今年公糧供作軍糧、法務糧、學校用餐食米、國內救助、糧食援助、外銷或米食製品等,整體公糧銷售量可達50萬公噸以上,較往年增加約12至13萬公噸,把公糧的數量控制在安全庫存的水準。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