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復興台灣國產木材 拼10年內達5%自給率

  • 時間:2019-11-22 12:14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陳林幸虹
復興台灣國產木材 拼10年內達5%自給率
第二屆台灣國產材成果展即日起在剝皮寮揭幕。(圖/陳林幸虹 攝)

台灣在1991年(民國80年)禁止天然林木砍伐後,人工林的木材產業沒有接續,使得台灣國產木材產業出現斷層。目前國內民眾使用的木材,有99%以上都是進口,使用台灣供應的木材不到1%。農委會林務局在2017年宣布啟動「國產材元年」,拼10年內達到5%的供應自己率,且也透過連續舉辦2年的國產木竹材成果展,吸引新血投入國產材產業。

台灣民眾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木材的蹤跡。根據林務局的統計,台灣民眾每年使用的木材量達到600萬立方公尺,但卻高達99%以上都是進口,且有4成來自東南亞。至於台灣自行供應卻不到1%,換句話說,台灣林產業幾乎呈現萎縮沒落。

為了提振台灣國產木材產業,林務局在2017年宣布啟動「國產材元年」,每年投入大量心力支持國產材產業復興和推廣。去年開始,也藉由國產木竹材成果展,提供國產材給各大專院校的學生進行創意發想和設計製作,將年輕設計師的創作思維,融入國產木竹材。今年的主題是「日常」,透過設計師的巧手,也將早年台灣社會中日常風景「椅頭阿」重新賦予現代意義。林務局造林生產組組長李允中說:『(原音)其實在第一屆,辦得比較趕一點,在備料的部分,有花太多時間,材料只提供台灣杉一種,今年有去年的經驗,主辦單位跟林務局,對於材料供應就比較熟,所以今年提供比較多樣性的材料,像是有柳杉,台灣杉,以及一些孟宗竹和桃花心木,這作品因為材質不同,而有更多元性提供給參賽人發揮。』

林務局也表示,台灣的木材生產成本較高,低價的進口材很容易就可以搶占市場,因此在2017年開始,林務局也開始推廣台灣木材的10大好處,且強調在地經濟以及節能減碳的效益,希望透過宣導,形塑國產材不同的形象,並導入文創和設計意象,讓消費者了解國產材的特性,並能進一步支持和購買。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