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痛罵律師不受教之後 習近平的潛台詞是布局培養黨國信仰的涉外法治人才

  • 時間:2021-03-11 10:44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痛罵律師不受教之後 習近平的潛台詞是布局培養黨國信仰的涉外法治人才
習近平痛罵中國有些律師「政治意識淡薄」「惡意攻擊」,強調法律從業人員的基本要求是「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合成圖/取材自維基百科)

中共黨刊《求是》3月1日刊出習近平2020年11月於「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的談話內容,聲稱中國有些律師「政治意識淡薄」,「惡意攻擊」中國政治、法治制度,強調法律從業人員的基本要求是「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以及「擁護中國社會主義法治」。

歷史如鏡,中共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早就宣稱決不照搬別國模式和做法,決不走西方所謂「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的道路。中國《律師事務所管理辦法》和《律師執業管理辦法》,就要求律師「雙擁護」,即擁護黨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

真正的問題是控制,習近平希望看到中共對資訊流的控制以及對法律服務和策略的控制。除了國內全面掌握企圖外,習近平曾表示,中國公司大量涉外事務掌握在歐、美的律師事務所手中,這存在很大的安全風險。

下個階段的鬥爭:國際論述權

中國法律制度見解在國際面臨挑戰,中共努力在國際舞臺上證明自己的立場。隨著中國及其公司面臨越來越多的海外法律糾紛,捍衛中共在海外的利益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直言之,國際規則和中共意圖建構的新型國際關係的不適應,國際法治和國際秩序重構,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利用國際法律規則對中國採取限制;在經濟領域對中國國際貿易採用反傾銷、反補貼和貿易保障措施,限制中國出口;在海洋權益上用法律和爭端解決機制,對中共宣稱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來反制。

中共當前涉外法治人才緊缺與培養瓶頸

目前看來,能夠處理跨國法律事務、參與解決國際法律爭端的人才是「稀缺資源」。在國際舞臺上,維護中共利益、代表中國立場、深入參與國際法律交易處理的專業人才嚴重不足,產生爭端也無法妥善解決。

從人才培養過程來看,由於中共辦學層次、培養目標的一致,讓中國的大學涉外法律人才的培養存在著奴才化、同質化問題。而單一英語教學,導致語言能力薄弱,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系複雜,單純掌握英語已經無法滿足涉外法治工作需要。如何培養一批擁有愛國信仰、精通國際法律規則、語言能力出眾的涉外法治人才,中共已開始系統提出改革辦法。

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佈局

中共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建設通曉國際法律規則、善於處理涉外法律事務的涉外法治人才隊伍;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推動依法處理涉外經濟、社會事務,增強我國在國際法律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運用法律手段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習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和法治人才培養,更好發揮法學教育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可以說,法治人才是法治國家建設中的核心力量,涉外法治人才的培養是涉外法治建設成功的重要保障。

從交流到技術挖角  法律是國際論述權的工具保障

眾所周知,中共積極為國際組織培養輸送涉外法治人才,發出中共聲音。在中國教育部和國家留學基金委安排下,透過中國學校與歐美學校合作,該專案學生取得歐、美大學的學位,用英法雙語系統學習國際組織法和國際貿易法。之後,學生根據歐美學校資源取得申請進入國際組織實習。實習結束後,回到中國國內派出學校完成法學學歷。

這個企圖心旨在為中國培養精通中國法律、歐盟法律與國際法,熟練掌握英語和法語,具備國際組織實踐經驗的中國青年法律菁英。堅持「兩種合作」和「三地培養」,培養雙語(英語和法語)雙法(歐洲法和國際法)國際組織人才。例如實習申請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海洋法法庭、國際勞工組織、歐洲人權法院、國際電信聯盟等著名機構的實習。

平心而論,若中國涉外法律事務的涉外法治人才隊伍培養目標的實現,在國際事務中將更好地保障和維護中國國家利益,各國應提早應對。
 

作者》吳建忠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副教授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