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促轉會提出任務及調查結果報告書 指出延任施政藍圖

  • 時間:2021-05-28 16:28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王韋婷
促轉會提出任務及調查結果報告書 指出延任施政藍圖
促轉會向行政院提出「任務推動及調查結果報告書(併第六次任務進度報告)」,說明促轉會3年來規劃、調查、推動成果報告與下一階段的落實行動藍圖。(蕭照平攝)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今天(28日)向行政院提出「任務推動及調查結果報告書(併第六次任務進度報告)」,說明促轉會3年來規劃、調查、推動成果報告與下一階段的落實行動藍圖。促轉會表示,待行政院核閱後將再予公開並收集各界想法與其他機關意見,據以修正後做為總結報告。

促轉會報告全文不含附錄約77萬字,連同附錄則共有5冊,近2千頁。報告書共分3部,分別為第1部「總論」;第2部「探求歷史真相與責任的開端:壓迫體制及其圖像」;第3部:「促轉會規劃之推動轉型正義方案」。

促轉會在報告中說明3年來如何解釋與執行促轉條例賦予的法定職權;再者是對於威權統治時期歷史真相與壓迫體制圖像的調查與研究發現;包括司法不法的平反、檔案開放、真相還原、壓迫體制加害者及參與者責任的釐清、威權象徵處置、不義遺址保存、受難者與家屬的照顧療癒,及促進轉型正義基金的設置進度等法定任務。

總論部分,促轉會闡述,為履行國家轉型正義任務,促轉會以建置基礎工程、發展論述、促成社會對話3大面向架構工作。在釐清威權統治面貌的部分,提出「威權統治法制」做為威權統治時期法律體制的定位,並界定「國家不法」的意涵,釐清「平復國家不法」的核心意旨在於指認國家侵害人權行為的不法性。最後,確認「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定義及其適格性,做為匡正威權統治不法行為的基準。

在「探求歷史真相與責任的開端:壓迫體制及其圖像」部分,促轉會說明,過去政府處理轉型正義的問題主要以金錢補償了事,並未嚴肅面對釐清真相與責任追究等重要工作。因此,促轉會藉由政治檔案研究與針對當事人與參與者進行調查訪談,進一步勾勒出威權統治時期的圖像與體制運作的方法。此外促轉會整理數十年來政府提出之各式數據與統計,推估威權統治時期政治案件當事人人數為21,257人,並將名單整理於附錄中公布。

在究責議題上,促轉會指出,首度將相關概念進入我國法制,回應了民間多年來的批評,而這部分的調查研究成果,將做為下一階段啟動釐清責任與處置的基礎。

促轉會在「促轉會規劃之推動轉型正義方案」部分區分為4大面向,包括第1面向,政治檔案的徵集與開放應用、不義遺址的清查與保存規劃、平復司法不法,與執行過程中發現的條例不足之處,指向後續修法之必要。第2面向為威權象徵處置,透過機關協商凝聚出多元處置原則。針對全國最具指標性的威權象徵中正紀念堂,則與文化部合作推動之轉型過渡期方案進展,提出空間轉型的法制修正與組織調整規劃,以及包含銅像處置方案在內的具體園區空間改造建議。

第3面向則從「促轉條例」法定任務中延伸,如首度全面清查已知政治案件中具有原住民族身分之當事人;體認到原住民族在威權統治時期的人權受侵害態樣與影響均與漢族有異,培植在地團隊進行歷史真相自主調查、進行原住民族轉型正義教材研發與教學示範計畫。第4面向為加害者的辨識與究責,全面釐清加害體制圖像與加害行為態樣,為後續的加害者揭露與究責之政策規劃提供基礎。

促轉會表示,接下來的1年,將以此為基礎,完備法制配套與上位機制,包括落實相關法制的修正與制定、強化各行政機關的量能、建立更全面的溝通協力管道與社會對話機制,從而推進「政府機關一體承擔」、「全體國民共感共識」的終極目標。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