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疫情延燒 中國清零政策守得住嗎?

  • 時間:2022-03-15 10:33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楊明娟
疫情延燒 中國清零政策守得住嗎?
廣東深圳宣布全市自14日起公車和地鐵停運,所有社區、城中村、產業園區等實行封閉式管理。圖為大賣場貨架上全部被搶購一空。(微博)

中國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本土疫情持續擴散,在多地延燒。中國在2019年年底最早出現COVID-19,也是少數仍堅持清零政策的國家。由於目前疫情主因Omicron變異株傳播速度快,意味著限制可能越來越頻繁,已堅持2年多的嚴格清零是否會鬆動,值得觀察。

Omicron傳播快 清零受考驗

中國這波COVID-19本土疫情,從3月1日至今,累計已超過1萬例確診,波及27個省區市,呈現「點多、面廣、頻率大」的特徵。

在經歷了2年幾乎完全關閉邊界、大規模病毒檢測、目標性封鎖和隔離之後,隨著這一波全國病例激增,清零政策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測試。

目前中國有數千萬人處於封城狀態,但這種做法是否真的能抵禦住Omicron?

Omicron的特色為傳播速度快,從零星個案到規模性感染,可能只有短短幾天。在Omicron開始廣泛傳播後,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對於這個傳播速度更快,毒性較弱的變種,嚴防死守變得越來越難,也越來越不划算。

寧嚴勿鬆 嚴格管制

2020年3月以來,中國基本上將自己與世界隔離開來,遵循一種被稱為「動態清零」的方式來遏制疫情,包括嚴格封鎖以及立即進行大規模病毒檢測。

與其他國家較寬鬆的封鎖不同,在中國如果被認為是高風險接觸者,就會被禁止離開他們的建築物,或被迫留在旅館房間內。

強制性追蹤應用程式使密切接觸者很容易被偵測到,並且被快速隔離。

商店、學校、旅遊景點、辦公室和商場,只要出現一個密切接觸者,就會立即封鎖,禁止人員進出。

在爆發疫情的地方,官員經常會因此而丟官,或在官方媒體上遭到撻伐,這迫使地方當局對任何群聚,必須採取快速而有力的行動。因此,儘管無症狀感染者居多,但「寧嚴勿鬆」仍是多地的防疫特色。

國際航班數量也大幅下降,有限的入境旅客必須接受長達數週的嚴格隔離。除非持有人有充分的旅行理由,否則中國也不會重新核發到期的護照,藉此減少出境旅行的需求。

堅持清零的理由

自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中國通報的確診病例只剛剛超過11萬5,000例,染疫死亡人數不到5,000人。和其它國家相比,只算是小數字。

儘管外界普遍認為,2020年初武漢最初爆發的混亂病例被低估了,但中國在此後的生活,基本上都已恢復正常。

中國共產黨領導層把應對COVID-19疫情視為政治問題,宣稱中國的低死亡率已展現了治理模式的實力。

中國更強調美國混亂的疫情反應,是自由民主國家廣泛失敗的一個例子。分析人士說,任何政策的改變也必須改變中國廣大群眾對病毒的看法。

此外,放鬆管制也可能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帶來風險。將於10月尋求第三個任期的習近平,自稱是保護中國安全的領導人。

清零的代價

堅持清零政策,必須付出代價,包括人權和經濟。它也一再造成混亂,特別是在幾乎持續封鎖的港口城市和邊境地區。

分析人士說,工廠和企業的反覆關閉,導致經濟放緩。

此外,對日常生活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被封鎖的社區抱怨難以取得食物、用品和醫療服務。

一名中國孕婦因嚴格封鎖政策延誤了就醫導致流產的痛心案例,再次引發關於中國零容忍做法的爭論。

一些極端執法的例子也引發了憤怒。例如當飼主被送往隔離後,衛生工作人員竟然將一隻柯基犬活活打死。

動態清零短期難改變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在3月初表示,中國應該以與病毒共存為目標。在此同時,中國政府宣布首次引進快速抗原檢測,將允許在家篩檢,這可能是放鬆管制的前兆。

但是,中國的醫療保健系統量能和國產疫苗的功效,仍令人擔憂。

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警告,如果中國把限制放鬆到與歐洲和美國相似的水平,中國可能會面臨「大規模爆發」,將使醫療系統不堪負荷。

觀察顯示,中國逐步為「與病毒共存」做準備,但還沒準備好放寬防疫。

短期之內,中國不會大幅改變當前對疫情「動態清零」的做法,原因包括醫療承受力、民眾的心理因素,以及政治考量。

今年秋天,中共將召開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20大),在這之前必須確保社會穩定。因此有分析認為,比較大幅度的防疫措施改變,可能出現在年底,而且就算全國其它各地放寬,北京仍將嚴防疫情傳播。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