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槍擊事件頻傳 美國大規模殺戮速度創新高

  • 時間:2023-05-08 10:51
  • 新聞引據:採訪、美聯社
  • 撰稿編輯:楊明娟
槍擊事件頻傳 美國大規模殺戮速度創新高
美國德州槍擊案造成8人喪命後,民眾高舉反對槍枝暴力標語。(AFP)

美國德州達拉斯北部一間暢貨中心5月再次發生槍擊事件,一名全副武裝槍手大開殺戒,造成包括兒童在內8人喪命。這是一連串震驚全美槍枝暴力事件中的最新一起。數據顯示,美國所有類型的槍枝暴力事件,從殺人到自殺再到大規模槍擊,都呈上升趨勢。

各類槍枝暴力均呈現上升

美國德州在5月發生了造成包括兒童在內8人喪命的槍擊案,這是震驚全美一連串槍枝暴力事件中的最新一起,促使總統拜登(Joe Biden)再度呼籲國會支持禁止半自動步槍的法案。

拜登說:「我再一次要求國會通過我送交的禁止攻擊性武器和高容量彈匣法案,實施普遍性背景查核、對存放安全性作出要求、終結槍枝製造商的豁免權…我將會立即簽署。一定要這樣才能維護街道的安全。」

拜登提到,全美今年已經發生近200起槍擊案,槍枝暴力已經成為美國兒童的主要死因。

大規模槍擊事件的定義是,除兇手本身以外,至少4人死亡。

數據顯示,2019年,美國與槍支有關的死亡總數為3萬3,599人。2022年,上升到4萬4,290人,增幅31%。

大規模槍擊頻率驚人 幾乎一周一次

近年來,美國槍手殺人事件急劇增加,10起死傷人數最多的大規模槍擊事件中有9起發生在2007年之後。而2023年大規模殺戮事件發生的速度正在增加。

根據美聯社(AP)、今日美國(USA Today)和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合作維護的資料庫,截至今年4月底,美國已發生19起大規模槍擊事件,造成101人死亡,超過原本最高紀錄的2009年17起,93人。

數據顯示,美國今年大規模殺戮的頻率驚人:平均每周約一次。

美聯社、今日美國和東北大學從2006年開始統計每年發生的大型凶殺案。和往年收集的全年總數相比,2023年的數字更加突出。在資料庫中超過一半的年份中,記錄了30起或更少的大規模殺戮事件,因此2023年只過了三分之一就達到19起,是令人震驚的數據。

在過去10年出現令人擔憂的記錄。2019年發生45起大規模槍擊事件,2017年有230人在此類悲劇中喪生。當年,一名槍手在拉斯維加斯大道的一個戶外鄉村音樂節上開槍,造成60人死亡。這是現代美國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槍擊事件。

從東岸到西岸,美國槍枝暴力事件層出不窮,觸發的動機很多,從謀殺、自殺、家庭暴力、幫派尋仇、校園槍擊、職場仇殺等。

設置障礙 提高槍枝取得難度

洛克菲勒政府研究所地區槍支暴力研究聯盟(Rockefeller Institute of Government Regional Gun Violence Research Consortium)執行長席爾德克勞特(Jaclyn Schildkraut)指出,「現實是這樣的:如果有人決心進行大規模暴力,他們就一定會去做」,「我們的角色是嘗試設置障礙和壁壘,讓它變得更加困難」。

然而,改變的障礙依然存在。國會恢復半自動步槍禁令的可能性似乎遙遙無期;美國最高法院去年為審查國家槍枝法律制定了新標準,對全國各地的槍枝限制提出了質疑。除了少數之外,不論在州或聯邦層面,都不會有重大的政策變化出現。

一些州試圖在其境內實施更多的槍枝管制。密西根州州長惠特梅爾(Gretchen Whitmer)在4月簽署一項新法律,要求對購買步槍和獵槍的人進行犯罪背景調查,之前只對購買手槍的人進行調查。華盛頓州州長英斯利(Jay Inslee)最近簽署一項禁止使用某些類型半自動步槍的法律,但面臨聯邦法院的挑戰。

其他州也正面臨新一輪的壓力。在保守的田納西州,在3月納希維爾(Nashville)校園槍擊事件後,抗議者湧入州議會大廈,要求加強槍枝管制。

管制槍枝 立法者面臨壓力

在聯邦層面,拜登總統去年簽署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槍枝暴力法案,加強對最年輕槍枝購買者的背景調查,使槍枝遠離更多家庭暴力罪犯,鼓勵各州通過「紅旗法」(red flag laws),允許州或聯邦法院,強制收繳被法官認為具危險性人物的槍枝。

有時,大規模槍擊事件會接連發生。例如今年1月,加州發生6起致命槍擊事件,而其他月份則沒有流血事件。

負責監督數據庫的東北大學犯罪學家福克斯(James Alan Fox)說,「我們不應該讓不到7天就發生一次大規模槍擊案的情況,繼續下去…希望不會」。

專家和槍枝管制倡導者譴責近年來槍枝在美國的擴散,包括在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第一年創下的銷售記錄。

槍枝管制遊說團體「城鎮槍械安全」(Everytown for Gun Safety)主席費恩布拉特 (John Feinblatt)說,「我們必須知道這不是生活方式…我們不必這樣生活。我們不能生活在一個到處、每時每刻都有槍枝議題的國家」。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