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瓦格納說詞一變再變 戰爭煙幕並甩鍋責任

  • 時間:2023-05-09 10:42
  • 新聞引據:採訪、路透社
  • 撰稿編輯:楊明娟
瓦格納說詞一變再變 戰爭煙幕並甩鍋責任
俄羅斯私人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負責人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5日表示,他領導的瓦格納部隊將於5月10日離開烏克蘭城市巴赫姆特,但後來又改口表示,將繼續戰鬥。(圖擷自推特)

俄羅斯私人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日前以彈藥不足,成員傷亡慘重等理由,決定撤離巴赫姆特(Bakhmut),但後來改口說已獲得俄羅斯軍火奧援,因此將繼續戰鬥。對於瓦格納說詞一再改變,分析家認為,這是甩鍋責任,並釋放假訊息的做法。

撤離或續戰 瓦格納說法數變

在烏克蘭戰爭中,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對俄羅斯軍隊提供了不少幫助。但瓦格納領導人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近日因為烏東巴赫姆特的戰況槓上俄羅斯國防部。他說,由於缺乏彈藥,他的部隊死傷無數,因此將撤離巴赫姆特,把陣地將移交給俄羅斯國防部所屬部隊。幾天後,普里格津說,瓦格納在巴赫姆特的作戰任務已完成,將把陣地移交給車臣精銳特種部隊阿赫馬特(Akhmat)。然後在第二天,普里格津又改口,表示已得到足以繼續戰鬥的武器及彈藥,準備繼續戰鬥。

俄羅斯專家和軍事分析人士說,普里格津的說法一再改變,看起來像是在甩鍋戰事失利的責任,並散播虛假資訊的煙幕彈。

這次事件使普里格津與俄羅斯國防首長的衝突升高到新的層級,也凸顯經過9個多月代價高昂的激烈戰鬥後,俄羅斯未能完成佔領巴赫姆特的沮喪。

普里格津不可信 烏克蘭認是詭計

普里格津指責俄羅斯軍事官僚使瓦格納缺乏所需的彈藥。但是,儘管這位擅長推銷藝術的前餐飲業大亨幾個月來浮躁的長篇大論,他的話很少被當真。

對於普里格津不斷改變的說詞,烏克蘭嗅到了虛張聲勢的味道,認為這都是俄軍的詭計。烏克蘭副國防部長馬利亞爾(Ganna Malyar)表示,瓦格納事實上正對巴赫姆特增兵,而不是撤離。

專門研究俄羅斯安全問題的巴納德學院(Barnard College)和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馬騰(Kimberly Marten)表示,普里格津和瓦格納傭兵集團是「俄羅斯軍事情報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我們不相信他說的任何話」。

馬騰說,這些都是煙幕。她指出,任何指揮官提前5、6天向敵人「廣播」他們的意圖,都是魯莽的。

騎虎難下 俄無法放棄巴赫姆特

真正的事實是,普里格津對俄羅斯國防部長蕭依古(Sergei Shoigu)和武裝部隊參謀總長吉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極度不滿。他在數十具血淋淋屍體前拍攝影片,長篇大論中辱駡這兩人,並表示將追究數以萬計的瓦格納入員死傷的責任。

一些人認為,普里格津的舉動是孤注一擲的賭博,試圖迫使莫斯科提供所需的額外補給和軍隊支援,而且顯然奏效,因為俄羅斯對巴赫姆特已付出太高的代價,現在無法放棄。

俄羅斯軍事部落客「Zhivov Z」寫道:「如果撤軍真的發生,我們可以預期烏克蘭軍隊將在輪換期間發動攻擊,俄羅斯將失去所有或大部分城市。」

政治分析家博夫杜諾夫(Alexander Bovdunov)告訴俄羅斯網路新聞「Argumenty Nedeli」:「瓦格納是我們最有效的突擊步兵,必須得到所需要的一切。如果俄羅斯要取得勝利,內部官僚衝突必須退後。」

奧地利分析家曼戈特(Gerhard Mangott)表示,如果普里格津真的撤軍,「對俄羅斯正規武裝部隊來說太快了,無法接管其陣地…這將使烏克蘭武裝部隊有機會從俄羅斯手中奪取部分或整個巴赫姆特」。

瓦格納仍將是烏戰要角

他說,這對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和蕭依古來說,將是一場災難。

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分析家米歇爾(Yohann Michel)則表示,普里格津看起來像是在試圖轉移未能佔領巴赫姆特的責任,同時也顯示要攻下巴赫姆特的難度。

美國防部前高級官員麥羅伊(Michael Mulroy)表示,普里格津譴責俄羅斯軍方,這可能是虛張聲勢,也是缺乏人力的跡象。

西方情報評估經常得出結論,瓦格納是俄羅斯最有效的戰場部隊之一,因為它可以承受高傷亡,以及使用「人海戰術」進行全面正面攻擊的能力。

親戰的部落格報導,俄羅斯前國防部副部長米茲殷塞夫(Mikhail Mizintsev)最近被招募到瓦格納擔任副指揮官。米茲殷塞夫因策劃對烏克蘭馬立波(Mariupol)的殘酷圍困,受到西方國家的制裁。

鑒於普里格津個人野心和繼續留在聚光燈下的決心,瓦格納仍將是烏克蘭戰爭中的重要角色。

普里格津則揚言,「我們會重整旗鼓,當祖國處於危險之中時,我們會再次奮起保護,俄羅斯人民可以依靠我們」。

#以上專題由楊明娟編輯,海青青播報,謝謝收聽#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