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從小連盆栽都不會碰 新加坡人愛上台灣農耕生活 (影音)

  • 時間:2023-07-24 23:29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陳念宜
從小連盆栽都不會碰 新加坡人愛上台灣農耕生活 (影音)
宜蘭在地稻米品牌「謝謝米」的負責人NaNa來自新加坡,今年是她來台第18年,在宜蘭種田也邁入第9年了。(圖擷自謝謝米粉專)

宜蘭有很多青農,這或許對不少人來說並非新聞,不過,在宜蘭員山有位農夫來自新加坡,她曾住過美國、泰國、英國,上半輩子都在大都市打滾,卻意外愛上了台灣的農耕生活,她為什麼放棄外商高薪工作當起稻農?她眼中的台灣到底如何與眾不同?記者帶您拜訪農夫NaNa尋找答案。

人生遭遇最大挫折 就在來台第一年

剛從農田裡收割下來的金黃稻穀被倒進小貨車裡,宜蘭農夫NaNa迫不及待伸手檢視她四個月來努力的成果。

其實NaNa是新加坡人,今年是她來台第18年,在宜蘭種田也邁入第9年了,她透露,自己前半輩子都在大都市打滾,照理來說,農耕生活和她八竿子打不著。她說:『(原音)(記者:你跟務農這件事之間的連結真的是從宜蘭才開始的嗎?完全嗎?你從以前...比如說小時候會不會去焢窯?)完全沒有,連家裡盆栽都不會碰!(記者:真的假的?) 真的沒有!除了那一趟去義大利之外,真的沒有去...也不會真的特別去農場。』

宜蘭在地稻米品牌「謝謝米」的負責人NaNa,本名陳詩韻,她18歲離家留學美國,畢業後順利進入知名美商奇異公司工作,從美國被派駐到泰國、英國,到了29歲那年被派到台灣,她壓根也沒想到會在台灣一待就是十幾年,她說:『(原音)我搬來台灣的第一年就超級挫折,應該真的我人生中最挫折的時候,呃...要接觸這裡的人,然後你要跟他討論東西,你一定是跑到他們的辦公室,然後坐下來就是要喝茶,你知道的,就是兩壺茶還沒喝下去,你一定沒辦法討論到正題,台灣就可能比較講人情世故,還有人際關係,即便是在上班的一個環境裡面,這些東西都是很重要,但是,在西方國家裡面那個公司文化 ,人是最不重要的,工作最重要。』

見識台灣高包容度 多元生活方式打開想像 

NaNa坦言,多年來深受外商思維影響的她,原本習慣倚靠數據、可以很理性地分析、判斷、下決定,但是台灣給了她「震撼教育」,讓她更重視人的溝通,此外,她也在台灣看見更多元的生活方式,這在她心底種下了一顆「渴望改變」的種籽。她說:『(原音)我覺得好像在美國啊,或者英國、新加坡,所謂的那一種主流的價值觀,是真的非常主流跟非常明顯的,然後你稍微偏一點的時候,就一定會有異樣的眼光,但是,我在台灣的感覺...真的是比較不會,那個主流是真的比較窄,因為不在主流上的人很多也很廣,然後第二就是,即便我在台北市,就是應該所謂的主流真的比較明顯的那一種環境下,你稍微偏一點,他給你的那種所謂的異樣眼光,比較是好奇、比較是有興趣、想要了解,而不是「你怎麼這樣?」 所以,我覺得這個對我來講嘛...我覺得是台灣跟我待過的其他國家很大的一個差異。』

2008年,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由於投資失利,宣告破產,引發了全球金融海嘯,NaNa所屬的公司也深受影響,因而提出優退方案鼓勵員工自請離職,她在2009年就順勢離開熟悉的領域,待在台灣展開職涯探索之旅。

NaNa笑說自己「喜歡找捷徑」,為了在短時間內接觸各式各樣的產業,她不怕吃苦,連續加入2家廣告代理商,但是,就這樣過了兩三年,她總覺得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所以,這一次,她離職後,決定停下腳步沉澱一下。她說:『(原音)我那一年幾乎都在出國旅遊,我就去了...我其中一個點是去了義大利,去了三個禮拜,是自己租車開到就是比較鄉下的地方,幾乎都是走比較鄉村的路線,就很喜歡很喜歡那個環境跟那種沒有人擠人的城市,很慢步調這樣,吃飯的時候,一餐可以吃個兩三個小時的那種,就是慢慢地從前菜啊...到主食、主餐、甜點、咖啡等等之類的,那個時候突然間就有一個念頭說「欸?我從來沒有...我好像從小到大幾乎都是住在大城市,即便是我大學的時候,不算是一個城市,它是一個大學城,但是我們大學住了十幾萬人,所以其實那個人口的密集度還是算蠻高的,所以,那時候就突然間有個念頭說「或許會引起我有興趣的不在城市裡面」。』

原來農村生活適合我!新加坡女生落腳宜蘭

這一趟義大利之旅就此成為NaNa的人生轉捩點,理性的她為了確認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夠適應農村生活,還曾到農家打工換宿,其中一個地點剛好就是宜蘭南澳。她說:『(原音)我那時候是跟另外一個台北的朋友過來的,南澳真的很偏僻嘛!比這裡(員山)還要偏僻,什麼都沒有,反正我們6點吃晚飯,然後打掃公共空間、輪流洗澡,然後7點之後就沒有什麼事,8點就幾乎...基本上可以關燈休息了對不對?那三四天我完全沒問題,但是跟我來的那個台北朋友,他第二天就受不了了,我們打掃完、洗完澡的時候,他說他要出去散步,結果他第二天跟我講說,他出去散步是...他後來去了便利商店,買了一碗泡麵,坐在那邊看了一個小時的新聞。(記者:是因為沒有什麼地方好去是不是?還是太暗了?)沒有,對他來講,那就是他習慣的都市生活之一。(記者:所以(台北朋友)有點適應不良?)對,所以他跟我講的時候,我就說「欸?原來我真的可以適應這種生活!」就是比較之下就更加明顯。』 

既然喜歡又能適應農村生活,NaNa也就勇敢跨出舒適圈,在2013年底搬到人生地不熟的宜蘭,她不諱言,當時36歲的她不知道來宜蘭要做什麼,她只是很單純地認為,既然城市裡沒有她想要的東西,那就換個環境吧!

在宜蘭,她漸漸結交到一些青農朋友,認識了友善耕作組織「倆佰甲」,最後,在當地農友互助合作之下,她也跳下來開始學習種水稻,這頭一栽下去,居然讓NaNa漸漸有了落腳宜蘭的想法。她說:『(原音)我搬到宜蘭、開始務農之後,可能是第三、第四年的時候吧?應該是第四年了吧?我務農的第四年就還蠻確定說,我真的很喜歡務農這件事情,然後也很喜歡這種生活方式。』

擇其所愛既來之則安之 遠離都市生活不後悔 

NaNa回首看這一路走來的經歷和決定,她不覺得自己繞了遠路,她反倒覺得一切很順其自然、有跡可循。她說:『(原音)如果我是更年輕的時候來,我反而可能不會那麼能夠適應,或者能夠享受或珍惜這樣的一個(生活)方式, 我覺得,其實本來就是因為我在城市的那麼多年,然後包括我工作的時候一直搬來搬去、跑來跑去,堆積起來讓我有一個想要靜下來的一個心態、一個心境,所以來到這裡才會覺得說「嗯,這是一個舒服的狀況」,如果我沒有前期的那些到處奔波的話,我來這裡搞不好還會帶著一種「很浮躁、還想要看世界」的那種心態,我就反而靜不下來、待不下來了!所以,我覺得就真的很順其自然。』

現在,崇尚自然的NaNa漸漸失去城市生活的習慣,一整年去大賣場的次數不超過兩次,此外,她也身體力行做環保,盡量落實無塑生活,所以,她正在研究如何在不使用塑膠袋包裝的情況下把自己種的蔬果賣出去。

「如果有一天沒有足夠體力務農了呢?如果台灣米食消耗量越來越低、種田越來越難以維生怎麼辦?」NaNa知道這是未來必須面對的挑戰,她也已經有一套從農耕生活領悟出的處世哲學。她說:『(原音)我覺得務農之後呢...因為經歷這些, 就發現...我覺得對我來講很大的一個轉變就是,接受我不能控制的事情,因為以前上班,我覺得說,你只要夠努力、你夠謹慎,大部分的事情,可能至少百分之七、八十吧會照著你原本設定的方向走,它不會偏太多,但是務農完全不一樣,因為人的付出是...可能對那個成果來講,其實只有佔百分之三十吧!我覺得,百分之七十真的就是一整個環境、天氣,所以,在你面臨這樣的一個狀況的時候,你不可能還想著說,你要一直抓得很緊,什麼東西都要控制住,所以務農的時候,我就學會放掉,也接受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不是我們可以去控制的、可以去掌握的,你心態真的只能去不斷地接受。』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