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法凱布朗利博物館兩大策展登台 刺青、面具精品展一次看足

  • 時間:2020-01-23 11:1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法凱布朗利博物館兩大策展登台   刺青、面具精品展一次看足
故宮南院推出「法國凱布朗利面具精品展」呈現世界各民族的面具藝術與想像世界,展至3月1日。(凱布朗利博物館提供)

被譽為法國四大博物館之一的巴黎凱布朗利博物館2006年開幕,成立的宗旨在於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今年春節期間,台灣民眾不用遠赴巴黎,就能在故宮南院與高雄市立美術館同時看到由凱布朗利博物館策劃的「面具精品展」與「刺青-身之印」特展,提供民眾耳目一新的美學體驗。

今年冬季的南台灣很巴黎!故宮南院與高美館分別攜手法國國家凱布朗利博物館合作舉辦國際大展。

於故宮南院登場的「法國凱布朗利面具精品展」,呈現非洲、亞洲、大洋洲和美洲等各民族的面具藝術與想像世界。例如非洲的面具造型就相當多元,很多是動物與人臉融合,其特殊樣式甚至啟發了畢卡索、莫迪里亞尼等藝術家創作;非洲面具同時扮演重要「媒介」,成為連結人與自然和神靈之間的橋樑。故宮策展人楊芳綺: 『(原音)非洲為什麼稱為媒介藝術?其實它就有點像說你戴上面具,就像八家將,你戴上面具後你就入神,你就成為那個媒介,你透過這個面具跟神明溝通。』


高美館特展「刺青-身之印」帶領民眾回溯將近5000年的刺青世界史、一探圖騰與身體的神秘故事,展期進入最後倒數、只到2月9日。(高美館提供)

另外像是大洋洲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阿蘭巴族編織面具則用於裝飾薯蕷,顯示根莖作物的重要性。印尼爪哇島面具則用於舞劇;格陵蘭地區的原住民面具上常有條紋,海豹皮更被拿來作為面具裝飾。

在中美洲與拉丁美洲的假面舞會和嘉年華裡,面具則肩負詼諧模仿的功能,主要是受到歐洲殖民所產生的文化融合結果。至於面具在亞洲則是富含象徵符碼的戲劇藝術,不論是印度、中國、日本、韓國,面具大多使用於舞台上。

至於高美館的「刺青-身之印」特展,2014年於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首次登場,後續巡展至加拿大、美國,已累計超過150萬觀展人次。展覽呈現超過200件包含亞洲、歐洲、美洲與拉丁美洲、大洋洲等區域刺青技術與紋樣的傳統及當代表現作品,描繪刺青在世界各地隨著時代與社會演變的多重樣貌。

展覽也展示了當代刺青大師的作品,凱布朗利博物館還為展覽研發出人體翻模的特殊矽膠模型,並特別委託世界各地知名的紋身藝術家在矽膠材質的模型上創作,以呈現在展覽中。目前已有部分作品納入了該館典藏,凱布朗利博物館也因此成為全球第一座典藏刺青作品的博物館。

高美館展覽部主任曾芳玲指出,刺青在過去經常被視為次文化,即使在台灣也有很長一段時間被認為是黑社會、底層文化的象徵,但事實上,刺青是以身體作為畫布,乘載了身分認同、文化傳承、族群記憶,甚至是神祕力量的連結,以現代眼光來看,刺青在藝術與文化上都有其重要意義。曾芳玲:『(原音)它沒辦法單獨存在,它不能藝術家說我自己想要創作一個刺青就完成了, 因為它必須要有一個刺青師跟一個紋身客,而且它刻畫在身上,也跟我們畫在紙上然後把它毀了或是讓它消失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真的很值得我們來探索刺青文化表現的一些很豐富的呈現。』

今年春節假期,民眾不妨走一趟故宮南院,瞭解各族群如何透過不同造型的面具形塑出神祈與靈魂的樣貌。想要了解近5千年刺青世界史的民眾更得把握機會造訪高美館,因為該展覽展期進入最後倒數、只到2月9日,錯過高雄站就只能搭飛機到俄羅斯普希金博物館參觀了!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