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亞洲各國擴大液化天然氣需求 應考量能源安全隱憂

  • 時間:2021-02-05 21:51
  • 新聞引據:採訪、路透社、Quartz
  • 撰稿編輯:張子清
亞洲各國擴大液化天然氣需求 應考量能源安全隱憂
亞洲各國擴大液化天然氣需求 應考量能源安全隱憂。(pixabay圖庫)

日本在今年1月份因強烈寒流來襲之際,因進口液化天然氣供應短缺,連帶使電價飇升至歷史新高,並出現供電危機,包括日本在內,亞洲各國在減少依賴煤炭發電的趨勢下,逐年擴大使用液化天然氣發電,同時推升對液化天然氣的需求。然而液化天然氣的供應掌握在少數生產國家,價格波動與中斷供應,對尋求能源安全的亞洲國家或為一大隱憂。

液化天然氣發電 降低煤炭依賴選項之一

日本在今年1月份遭受強烈寒流來襲,在發電燃料短缺及供電不足的情況下,電價飇升至歷史新高,日本電力交易所(日本卸電力取引所,JEPX)1月中旬的電價飛漲至2020年12月中旬的4倍。

其中發電燃料短缺主要是進口液化天然氣,同樣遭受1月強烈寒流侵襲的中國及南韓等亞洲國家,也出現進口天然氣短缺的問題。

日本在2011年發生福島核災後,為確保中長期電力穩定供應,以及平抑電價,重新調整電力市場,2016年推動電力市場交易自由化,但在天然氣供應出現問題時,並未能發揮功效。

此外,在全球致力減少碳排放,遏止地球暖化之際,亞洲國家紛紛響應減碳及朝著淨零碳排放(net-zero carbon emission)邁進,中國、日本及南韓等國已承諾在2060年及2050年達到「碳中和」(carbon neutral)目標。

因此亞洲各國逐漸降低對煤炭的依賴,以減少污染與碳排放,在減排過程中,亞洲各國增加對液化天然氣的需求,包括越南與孟加拉等低收入國家也試著擴大進口液化天然氣,取得較為低碳供電的管道。

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能源安全和氣候變遷計畫副主任薩弗斯(Nikos Tsafos)指出:「能源轉型的最大獎項(big prize)就是如何讓亞洲各國擺脫燃煤發電」,他接著表示:「或許人們往往會有一種感覺,認為天然氣很便宜,有助於脫碳(decarbonization)。然而在亞洲各國竭力爭取天然氣供應時,應該重新考慮背後的真實性。」

天然氣供應集中少數國家 值得關注

一般而言,液化天然氣造成的空氣污染低於煤炭,並且作為基本負載電力(baseload electricity)供應來源,成本比可再生能源便宜許多。

但是全球天然氣資源集中在相對少數國家,主要生產國為美國、俄羅斯和卡達等,並且為了運送至全球大多數市場,必須將天然氣液化再經由海路運輸。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的資料,全球擁有液化天然氣進口站的國家從2000年的9個增加至2020年的42個,其中增加的部份主要集中在亞洲各國。

美國數位媒體「石英」(Quartz)指出,包括印度、中國、日本和韓國等亞洲國家在內,已逐步擴大使用液化天然氣發電,並減少依賴煤炭的情況,其中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國,天然氣供應日本約20%的電力。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亞洲經濟體對液化天然氣擴大需求,使得亞洲國家很容易受到天然氣價格突然波動的衝擊,例如日本1月電價飇升,天然氣供應一度短缺是背後因素之一。

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能源分析師羅伯遜(Bruce Robertson)分析:「在全球經濟從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大流行逐漸復甦,液化天然氣出口國似乎在不久的將來,會因提高價格,可能出現供應中斷的情況。」

價格波動與中斷供應 恐帶來能源安全風險

另外,與煤炭相比,液化天然氣或許是較為潔淨的能源,但仍有較多的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除了用於發電廠的發電運行與甲烷洩漏(methane leaks)外,天然氣在液化與再氣化(re-gasification)過程的每個階段,也會產生大量排碳。

不過,以較為潔淨的液化天然氣進行發電,取代製造更多污染的煤炭,或許是追求淨零碳排放的一種選擇,但是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副主任薩弗斯建議,「亞洲國家在使用液化天然氣之外,仍必須繼續投資替代性潔淨能源研發,包括可再生能源與潔淨能源儲藏電網的規模」。

利用比煤炭污染較低、成本比可再生能源便宜的液化天然氣進行發電,或許是尋求減碳的亞洲各國目前理想的選擇,然而各國也必須考慮天然氣價格可能出現波動,以及中斷供應帶來的能源安全風險。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