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糧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  抓牢「農業晶片」是中共不能輸的戰爭

  • 時間:2021-05-24 11:57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糧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  抓牢「農業晶片」是中共不能輸的戰爭
李克強在2021年所作的工作報告指出,保障糧食安全的要害是種子和耕地,種子被喻為農業「晶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示意圖/Hippox)

2021年5月22日被譽為中國大陸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隆平」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中共在改革開放前,很多中國大陸民眾是吃不飽飯的。直到1976年,中共開始大範圍推廣「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到1988年的時候,中國大陸已經有一半的稻田都種上了「袁隆平」的水稻。在中共宣稱的「自然災害」年代後,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共的吃飽飯問題。

共產黨「畝產萬斤」謊言被拆穿

從1958年開始的「畝產萬斤」宣傳,是「大躍進」中的一場急於求成的社會主義建設運動。在「大躍進」中各地浮誇風盛行,虛報誇大宣傳糧食產量。1959到1962年間,中國大陸發生了一場上千萬人死亡的大飢荒,人為造成的「三年大飢荒」居然還被中共黨史美化成「三年困難時期」。

許多中國大陸的那一代人是挨餓過來,那時候的挨餓貨真價實。讀過中華民國教科書都知道,中共治理之下,不管是吃樹皮或草根充饑的都是常見現象。後來稍微好了一些,但也不是完全滿足需求,需要用糧票才能買米。

如何保障好14億人的糧食安全?李克強在2021年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一定要下力氣保障好14億人的糧食安全。工作報告指出保障糧食安全的要害是種子和耕地,種子被喻為農業「晶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國人為何愛「看人吃飯」?

如果沒有大飢荒就沒有聯產承包責任制,也不會有改革開放。對於許多中國大陸的人民來說,雜交水稻是什麼呢?恐怕已是中國教科書上冰冷的一個名詞。許多90後、00後並沒有太多關於「饑餓」的記憶,反而是家長怕小朋友變成肥胖兒童,控制飲食印象深刻。

不過,自從習近平於2020年7月前去吉林省視察糧區生產狀況,還針對糧食問題發表了「國內餐飲浪費現象怵目驚心,令人痛心」的評論後,「節約糧食」就成為中國大陸主流的思想。不過,中國人為何愛「看人吃飯」?飢餓記憶難辭其咎,央視評論大胃王吃播「袁隆平爺爺讓咱吃飽,沒讓咱糟踐糧食。」


解決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圖:Faris Mohammed)

糧食不易,中國式免於飢餓的方法

人吃人,狗吃狗,老鼠餓得啃磚頭。這不是段子,不是小說,「人相食」是發生「三年大飢荒」身邊及親人身上的事。經歷過「三年大飢荒」的印象只有吃不飽,家裡做飯都是在煮紅薯的鍋上蒸一盤米飯,吃的時候每人分一勺。不夠只能吃紅薯,很多人連紅薯都沒得吃,只能吃糠。

「三年大飢荒」時代,忍饑挨餓是常態,口糧也是不夠分的。為瞭解決吃飯問題,甚至還出現過很多奇怪的食物,例如「雙蒸飯」,做法就是先用水把飯蒸熟,再用蘇打水,把熟的飯再蒸一次。

諷刺的是,這樣米粒就會變膨脹,米飯感覺就是份量變多了,可以分給更多的人吃。吃到嘴裡才發現,這就是一種自欺欺人的食物,吃了後不但不能止飢,而且還會讓人得很多怪病。那個時代的糧食根本不夠吃,除了增加糧食外,就是變通烹飪方式去解決。

糧食安全不足仍是中國最大問題

中國本來就是人口眾多,而耕地較少,改革開放後「拋荒」也嚴重。袁隆平的雜交水稻解決中國民眾面臨饑餓的問題,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六七十年代的人,這代人對袁隆平的感恩是深入人心的。


袁隆平去世後,中國民眾到湘雅醫院門前獻的花以及三束水稻。(圖:維基小霸王,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

另一方面,「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強重點領域立法,要制定《糧食安全保障法》。簡言之,《糧食安全保障法》是中國《國家安全法》的配套法律。進一步來看,國務院更早就訂定《關於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若干意見》、《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辦法》。這兩個文件明確了各省級人民政府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方面的事權和責任,也建立了監督考核機制。

眾所周知,糧食安全是中共十四五時的「鄉村振興」的基礎,推出「鄉村振興促進法」是為了解決三農問題,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

 延伸閱讀 

耕地種滿房、挖湖造景不奇怪! 中國急推振興法 但農村早就回不去
都是別人的錯!沙塵暴是環境治理失靈  中共卻導引輿論暗示外媒才是「災害」
玻璃心治療法?中共嚴打國際論文發表  學術紅線從不得醜化中國開始

作者》吳建忠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副教授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