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印度如何經營東協及修補未加入RCEP的困境

  • 時間:2024-04-01 10:1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印度如何經營東協及修補未加入RCEP的困境
已退出RCEP的印度如何繞過中國,取得東協國家的更大的接納,成為一項重大挑戰。 (路透社/達志影像)

近十年來,在地緣政治及經濟日益重要的印度,成為全球目光焦點。印度不但是全球經濟成長率最快速的國家之一,自2009年以來(除2020年全球因新冠肺炎疫情為負)年增長率皆達到5%以上,2021年更達到8.68%;加上,印度的人口數量已於2023年4月正式超車中國,印度在各項潛力確實令人看漲。此外,自2014年上任的總理莫迪所提出的一系列新外交策略,將原本的東望政策(Look East policy)增強為更積極主動的東進政策(Act East policy),更是讓印度的政經實力倍速增長,也將由原本與東協經貿合作面向,提升至更為全面的領域,包含軍事、科技、外交等更具實用性的多邊合作模式。但即使如此,由於印度在2019年以「重大懸而未決問題」突然抽腿RCEP,也造成東協國家對其不諒解,以目前印度與中國的惡劣關係,究竟該如何繞過中國,並且取得東協國家的更大的接納,成為一項重大挑戰。

印度採取更積極的東進政策 欲脫離對中國重度依賴

媒體報導指出,印度自中國進口總額成長自2017-18年的897.14億美元成長至2021-22年的1,154 億美元,成長近30%,主要進口產品包括動植物油脂、礦石/礦渣/灰燼、礦物燃料、無機化學品、有機化學品、化肥、塑膠製品、紙類、棉花、布料、鞋類、玻璃製品、鋼鐵、銅、核反應爐、鍋爐、機械設備等;此外,2022年印中之間近1,200億美元的商品貿易中,有近九成為中國出口,印度價值500億美元的製藥業亦多依賴中國的原料藥及中間產品。如此情況讓印度繃緊神經,警鈴大作,也因此在東進政策的力道變得更加強大,希望藉由東協的商品及原物料逐漸沖淡對中國依賴的比例。

印度與東協各有崛起優勢 但仍需時間

印度與東協所具有的優勢,有多數相似之處,如人口高度年輕化、地緣戰略位置極高,亦位於控制海運進出的樞紐之處、同時更是躍升美國極為重視的區域,加上先進國家逐漸轉出中國市場,供應鏈的轉移漸趨明顯,印度與東協更成為接下來世界工廠的候任區域,更是世界市場的發展要地。但雖有多項優勢,也因為印度與東協在區域及區域國家發展程度高度不一致,尤其是東協國家與中國關係仍極為緊密,雖中立為最高原則,但往往受到美中在此抗衡時外溢力量波及,近期中國與菲律賓在南中國海的對抗,即是除了中菲原就已難解的島礁問題外,美中力量在背後的拉扯與運作,更是激化此處緊張情勢的重要原因。

印度恐難以在短期對沖RCEP對來的影響

印度在2019年11月決定退出RCEP,除了對於產品競爭力仍有疑慮外,對於中國商品可能因為此平台的建立大量湧入國內市場更有極大的擔憂。在RCEP的規範中,日、韓軍在生效15-20年後對東協國家達成約89%的商品零關稅。而中國在既有與東協的雙邊自由貿易之上,加上RCEP的優惠更進一步擴大在農工商品的減讓與往來,中國對東協預計在生效20年後,達到6750項的零關稅,達成率約為89%。如此情況,對於印度來說更加難以在短時間內對沖未加入RCEP所帶來的經貿減讓影響,尤其是RCEP成員中不只有東協十國,日、韓、紐、澳亦皆在其中,所影響的範圍不僅僅是印度與東協之間,更有先進國家較中高階的商品在內。所以,對於印度來說,與東協的合作,不但只有商品及供應鏈的考量,借勢連結美國對東協的重視(美國在東協落實IPEF),融入全球經貿戰略,更是印度另一個重要考量。

對於印度來說,東進政策的落實雖有一定困難,卻是不得不具體執行的路徑。對於已在崛起之路的印度來說,與美中歐的合作與過招,是前往強國之路的必經過程。

作者》許慧儀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東南亞區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