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買藥難 「我不是藥神」大賣揭中國高藥價黑幕

  • 時間:2018-07-19 10:57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黃金鳳
買藥難 「我不是藥神」大賣揭中國高藥價黑幕
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我不是藥神」,講述高價藥、賣假藥等中國大陸社會痛點,引發熱議。圖為電影「我不是藥神」6月在福建師範大學宣傳。(中新社提供)
(圖:中央社)
有別於愛國主義主旋律題材,電影「我不是藥神」最近在中國大陸上映票房大賣,時事評論員楊泰興認為,這部電影揭露高藥價黑暗面,道出一般民眾「看病難、買藥更難」的無奈,而官方因高票房壓力從打壓轉而改革則令人期待。
「我不是藥神」由真人真事改編,主要描述一名民間企業老闆罹患白血病之後,被昂貴的藥價壓垮,於是鋌而走險到印度走私具有相同療效的仿製抗癌藥。電影上映僅4天,票房就突破13億元人民幣,刷新中國電影紀錄。
「我在中國大陸的朋友們看完這部電影後都落淚。」楊泰興接受央廣「兩岸ING」節目專訪時說,它以詼諧的手法呈現,讓人笑中帶淚,觸及中產階級的痛點,因為他們若想看名醫,得半夜去排隊,有些則買黃牛代排。
而中國藥價有多貴?楊泰興指出,劇中主角服用瑞士抗癌藥格列寧,資料顯示每個月得花人民幣2萬4000元左右,是所有國家中藥價最高;而在台灣大約是新台幣8萬元,但可由全民健保給付。
為何中國的藥價是全世界最貴?楊泰興說,除了進口藥品要課15%的關稅外,流通期間加乘的費用很高,一方面定價權握在政府手上,再者因中國是「以藥養醫」,靠藥品的銷售來支撐醫院的運作,便形成賺差價、收回扣的情況。
外界好奇,中國官方為何會讓這部揭露高藥價黑暗面的電影審批過關,楊泰興指出,在美、中貿易戰氛圍下,該片劇情「設計」將高藥價矛頭指向無良外國藥商,但民眾很清楚問題出在官方,以致於共鳴和迴響超乎官方預期。所以之後轉而要求各媒體要遵守不採訪、不報導、不評論、不轉引等打壓做法來降温。
但中國民眾「生不起病」的恐懼似乎有望掃除。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2月兩會及4月和6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決定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並鼓勵創新藥進口,還指「不能稅降了價不降,必須打通中間環節」。
楊泰興說,人民的聲音無法上達,透過高票房的壓力促使中國高層重視,對社會自然會有正面影響,也期待中國電影不只扮演娛樂和愛國主義的角色,而能發揮揭發社會問題的功能。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