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日本在位最長首相 安倍歷史性的政治傳奇

  • 時間:2022-07-08 13:45
  • 新聞引據:採訪、法新社、路透社
  • 撰稿編輯:吳寧康
日本在位最長首相 安倍歷史性的政治傳奇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 (路透社資料照/達志影像)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今天(8日)在奈良市演說時遭到槍擊後,性命垂危。他是日本在位最久的首相,推出「安倍經濟學」(Abenomics)政策來推動經濟走出通貨膨脹,並在歷史性的2次任期中強化日本軍事、建立重要的外交關係,並試圖對抗中國與日俱增的影響力。

出身政治菁英家族 

安倍出身於菁英保守家族,他的父親安倍晉太郎曾任外務大臣,外祖父岸信介和外叔公佐藤榮作都曾出任日本首相。他本人則在2006年以52歲之齡首次擔任日本首相,成為日本自二戰以來最年輕的首相,被視為改革和年輕的象徵。

然而,安倍的第一個任期動盪不安,飽受醜聞與分歧不和的困擾,在任職1年後於2007年突然請辭。安倍後來坦承自己罹患一種被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的疾病,這是一種腸道衰退的病痛。

2012年12月,自民黨在安倍的帶領下,在日本眾議院大選中贏得勝利,從當時的民主黨手中奪回政權,再度出任首相,成為日本史上第一位兩度出任首相的政治人物。

為了重振日本經濟超過20年來的停滯,安倍為以擴大政府支出、大規模貨幣寬鬆和削減繁文縟節來推動成長。

三箭齊發救經濟 

他在回鍋後推出三管齊下的「安倍經濟學」戰略,要以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支出,以及因應快速老齡化和人口萎縮的結構性改革,來戰勝持續的通貨緊縮,以重振經濟成長。

安倍還試圖透過讓職場對父母、特別是對母親更友好的措施,來提高日本不斷下降的出生率;此外,他也推動具爭議的調高消費稅政策。

雖然安倍的改革取得部份進展,但更大的經濟結構性問題仍然根深蒂固。事實證實,日本的通縮頑強,甚至在2020年遭逢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衝擊之前,經濟就已陷入衰退。

安倍的明星光環在疫情中進一步衰退,他的做法被抨擊帶來混亂和遲緩,導致支持率滑落至任期內的最低水平。

積極外交尋求突破

至於在國際舞台上,安倍對北韓採取強硬立場,但尋求在美國和伊朗之間扮演和平締造者的角色。

他優先考慮與時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建立密切的個人關係,藉此保護日本成為川普「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口號中的重要盟友,並試圖修補與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

然而,安倍努力的結果是喜憂參半,川普仍然急切的要讓日本為美軍駐防支付更多費用。而日本和俄羅斯在具爭議性的北部島嶼主權上所達成的協議,仍然難以解決問題。他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赴日國事訪問的計畫也遭到擱置。

安倍也尋求就未解決的戰爭爭議對南韓採取強硬立場,並持續提出修改日本和平憲法的計畫。

長期友台推動台日關係

此外,安倍長年以來力挺台灣,推動台日關係進展不遺餘力。他曾表示,「台灣發生事態就是日本發生事態」,他呼籲美國應毅然捨棄對台採取的「戰略模糊」,有必要明確表達防衛台灣。

安倍表示,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升高,出動大量軍機擾台,日本有必要展現意志,讓中國知道事情可能發展成什麼情況,會有什麼危險性。他也認為應該協助台灣參加聯合國的組織,譬如參加世界衛生組織(WHO)、以及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安倍進一步指出,美國對台的戰略模糊不僅失效,現在更可能促使中國低估美國的決心,讓台灣政府陷入不必要的焦慮不安,助長印太地區的不穩定。他呼籲明確表達保衛台灣免於中國任何形式侵略。

此外,關心台海情勢的安倍也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發表評論文章,呼籲美國向世界清楚表明,一旦中共武力犯台會挺身捍衛台灣。

病情打亂任期安排

安倍在首相任期中挺過了政治風暴,包括造成他聲望削弱的裙帶關係指控,但這對他的權力幾乎沒有影響,部分原因要拜反對派的弱勢所賜。

安倍原本要留任到2021年底,讓他有機會看到歷史性任期內的最後一項國際重要賽事—因COVID-19疫情而延期的2020年東京奧運。

然而,他的支持率到了2020年夏天已因處理COVID-19疫情爆發、以及包括前法務大臣河井克行因涉嫌在2019年參院選舉買票被捕等一連串政治衝擊,而流失更多的黨內與民眾支持。

在疫情爆發時,批評人士最初將安倍的回應貼上笨拙的標籤,後來則指責安倍缺乏領導力。儘管如此,日本的COVID-19死亡率仍遠低於許多國家其他發達國家。

安倍在2020年8月宣佈閃辭,因為潰瘍性結腸炎復發而結束了他歷史性第二個首相任期,並在同年9月16日,在任近8年後正式卸任首相一職,由菅義偉接任,結束他擔任日本政府掌舵人的政治傳奇。

相關留言

日前首相安倍遇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