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解禁福島食品符合國際標準 且有利於擴展國際空間

  • 時間:2022-02-09 10:36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解禁福島食品符合國際標準 且有利於擴展國際空間
依據國際標準,做好把關,台灣解禁福島食品將有利拓展國際空間。圖為日本賣場內的食品。 (圖:中央社)

行政院正式對外宣佈解禁日本福島等五縣食品進口台灣,長達11年的禁止輸入措施解除,2011年3月福島第一核電廠爆發核災,導致各國對日本食品輸入實施管制,台灣也是其中一員,當時不但禁止輸入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5縣生產的食品,更擴大管制日本食品進口需要附上產地證明文件,這讓日本政府感到不滿,認為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片面措施。

不過,當各國紛紛解除禁止輸入措施後,台灣社會對於開放福島食品仍有所疑慮,2018年的公民投票,結果顯示多數民眾仍選擇繼續禁止進口,一直到去年反美豬公投失敗後,台灣有了重新檢視開放福島食品進口的可能性;此外,由於全球採取禁止福島食品的國家,僅剩下中國、南韓及台灣,這讓台灣對於解禁有了討論的空間,這當然也和目前的國際政經形勢有關。

解禁福島食品 台灣需與國際趨勢相向而行

福島食品能解禁的另一個重要考量在於,台灣去年9月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由於日本也是CPTPP的主要成員,再加上中國與南韓也先後表示加入的意願,爭取日本的支持成了台灣能否順利加入的關鍵考量,尤其倘若中國比台灣更早加入的話,恐怕對台灣的申請會帶了不利的影響,可以理解為了能加快加入的速度,那麼鬆綁福島食品的輸入管制,是相當重要的動作。

當然,台灣反對的聲音仍存在,仍是以「食安」做為主要訴求,問題是,福島食品是否受到輻射的汙染,這是仰賴客觀的科學檢驗程序,而解禁管制同樣也維持產地證明的要求,消費者在「食安」與「權益」上皆能獲得保障,同時也保有市場機制的運作,反對者應當著力在進口檢驗的落實,而不是以偏概全的意識形態作祟,台灣必須和國際形勢相向而行,證明台灣對於市場開放的決心。

此外,國際食品檢驗程序有其標準可循,多數國家從禁止走向開放也有相關配套可供參考,2011年採取禁止如今宣布解禁並不是「昨是今非」或「雙重標準」,畢竟採取解禁的國家也是以同一個標準所做的決定,這並非是「雙重標準」,而是隨著健康安全無虞後所做出了理性決策。倘若只是因為程序上是「抽檢」,無法研判全部食品未受污染而反對,這不僅完全推翻所有產品進口的檢驗模式,更是一種「理盲」的觀點,反而是盲目製造消費恐慌。

國際食品檢驗有標準可循 不應再做政治操作

福島食品進口一事,不應拿來作為操作政治口水的攻防,朝野雙方都需要理性從政策面、制度面進行討論,執政者需要規劃完善的措施,而在野黨則善盡監督的角色,邏輯上,開放福島食品猶如開放美豬進口一樣,政府將把關配套做好,並依照科學檢驗標準來放行,消費者在安全食用的前提下,透過市場機制來選擇,況且多數國家都已經開放,維持禁止管制並非是維護食安的有效監督方法!

持平而論,台灣身為一個海島國家,國際化是必然且必須的道路,不僅需要更大的國際空間,同時必須增加國際參與的機會,既然要維持國際化發展,那麼就要符合國際趨勢及標準。當前的國際形勢,是台灣難得的契機,需要把握可以融入國際社會的渠道,回看過去曾過度依賴中國市場的下場,如今開放福島食品並非草率的決策,早在馬前總統卸任前就曾提及過,執意開放是經過謹慎的決策過程。

最後,維護人民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相信任何政黨都不會忽略或改變,但對於「食品的安全」檢驗結果並非一層不變,過去政府為了安定民心,在缺乏足夠的檢驗證據下便採取禁令,這固然有著政治上的考量,也是一種寧可錯殺的決策思維。如今,在檢驗無虞的事實上,解禁的決定不但合理,才是國際公平貿易的一環,當然也有利於台灣的國際參與。簡言之,開放福島食品進口是符合台灣的國家利益,更無害於台灣民眾的健康安全及消費權利,想必這會獲得多數民眾的認同。

延伸閱讀

--烏克蘭危機對台灣的啟示 中國就是台灣的敵人!
--習近平打虎拍蠅反貪無效 廉潔指數排名低於亞太國家平均水平

作者》吳瑟致 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灣韜略策進學會副秘書長、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相關留言

行政院宣布福島食品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