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國確定年節前開國門 全球疫情海嘯恐來襲!

  • 時間:2022-12-27 18:47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中國確定年節前開國門 全球疫情海嘯恐來襲!
中國疫情海嘯式爆發,出現醫療擠兌。圖為河北某家醫院急診室人滿為患。(美聯社/達志影像)

中國鬆綁防疫措施的動作持續加碼,國內不再遵循「動態清零」路線,放棄嚴格的封控作法,改採「與病毒共存」的模式。日前,北京當局再進一步宣布解封新作法,自2023年1月8日開始,取消入境中國後的全員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等措施,不但無須再強制集中隔離,也無須提供接觸者足跡,可以說這是邊境開放的第一步;接下來,中國將會陸續恢復民眾出境,中國逐步朝全面開放的目標前進,有著欲透過鬆綁來促進經濟復甦的用意,問題是中國要開放國門已經準備妥當了嗎?

中國邊境將全面開放 恐成全球疫情破口

中國政府突然發布「實施乙類乙管」的通知,針對疫情的管控準則,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也就是對於感染者不再實行隔離、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劃定高低風險區、不再對入境人員和貨物等採取檢疫管理,顯然這是將防疫措施更進一步鬆綁,新冠病毒的感染分級調降,意味著將病毒傳染視為常態,那麼就算未來確診人數一再創新高,只要是認定為Omicron病毒株,將可能不會重回「乙類甲管」的防疫模式,可以說習近平過去堅守的「動態清零」路線,就此宣告終止。

既然「鬆綁」已是既定的方向,那麼解除邊境管制的措施也將會逐步調整,北京當局確定實施「乙類乙管」,特別針對「優化中外人員往來管理」部分,首先取消入境者的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等要求,僅需在行前48小時進行核酸檢測,陰性者便可入境中國,不用再申請健康碼,換言之也無須證明足跡和接觸對象,可以說在2023年1月中旬開始,將恢復疫情前的邊境管理作法。值得留意中國採行的入境要求中,跟其他國家不同的地方是,沒有明定要求入境者提供施打疫苗的證明,如何檢證問題重重。

中國會在短短一個月內,快速且大幅調整防疫政策的考量,無非就是為了經濟,由於過去近三年的封控措施,不但搞得國內民不聊生,就連企業經營都面臨困境,直接衝擊整體經濟發展,經濟成長率的下滑幅度恐怕是近年來之最。由於嚴苛的防疫要求,導致社會民怨四起,「白紙革命」迫使習近平必須調整防疫路線,不再強調清零,在短時間內鬆綁國內各種封控措施,更朝向恢復邊境正常化的方向前進,目前先開放入境,不久後勢必也會開放中國民眾出境,各國還在研擬如何接招。

針對出入境中國 需要建立一套管理機制

問題是,當前中國國內疫情相當嚴重,確診人數不斷創新高,相較於其他國家有過之無不及,外界認為這是因為中國民眾施打自製疫苗的效力偏低,再加上社會自主防疫的意識不足,缺乏免疫力導致染疫人口持續攀高,甚至外界擔憂,中國國內會否出現變種的新病毒株,而且鬆綁入境措施,對於其他國家來說,一旦自中國出境回國後出現確診狀況,恐怕有疫情出現破口的風險,是否要採取針對性的入境要求,許多國家嚴陣以待。

除此之外,開放中國公民出境,也會是不久之後可能會恢復的措施,而這恐怕也會對全球疫情帶來變數,部分國家要求入境者須提供疫苗施打證明,雖然中國民眾大多已有施打自製疫苗,但卻無法阻擋疫情持續擴散的跡象,那麼各國是否開放中國公民入境?倘若開放,是否需要研擬客製化的中國公民入境要求?又如何辨識相關證明的真偽呢?許多國家對此相當為難,特別是中國疫情不透明,有判斷上的困難,冒然開放入境恐會有疫情擴大的風險。

以目前中國疫情現況來看,邊境開放恐怕會重蹈「由中國向世界擴散」的疫情感染模式,中國的理由想必是為了經濟,但對許多國家來說,這無疑讓國內好不容易恢復的生活常態出現變數,深怕中國國門一開,不是帶來經濟復甦,反而被打回疫情爆發之初的狀態。對台灣來說,更不可以怠忽中國疫情的發展,特別是針對往返中國的人士,應當採取特別的管理方式,這並不是歧視性的對待,而是確保國內防疫與經濟之間的平衡,避免疫情出現破口衝擊經濟生活。

持平而論,現階段中國開放邊境,會產生的效應如何?還需要持續的觀察,畢竟中國疫情仍不明朗,雖然入境中國不需要被隔離,但是仍有被感染的風險,縱然外國人士大多是施打效力高的非中國製疫苗,不過,中國境內是否會出現變異的新病毒株,沒有人敢打包票,恐怕也很少人甘冒風險。從台灣的角度來看,當然無法完全隔絕在中國之外,但建立一套「有效開放」的模式就非常重要,這並不是要封堵自中國出境的入境者,而是要「有序管理」有中國足跡的任何人,以確保國內疫情的穩定。

作者》吳瑟致 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灣韜略策進學會副秘書長、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相關留言

中國疫情現毀滅級海嘯